太监高声唱诺,百官入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谢万岁!”
百官刚刚行完礼,李元海有事启奏的话音刚落,准备再寒暄几句,来几个来回再进入正题,就见一个身影激动地出列,稳稳地站在大殿中央。
“臣有本奏!”
这谁啊,怎么这么猴急?
百官定睛一看,原来是刑部侍郎孙荣,顿时了然。
自从上次孙荣弹劾太子失败,在刑部的日子可相当难熬。
加上为了翻盘,孙荣也一天到晚都不干正事,跑去查远在淮阳郡的莫须有案子,导致上官看他不顺眼,同僚也更乐意去找同为侍郎的徐忠年。
这位孙大人这些时日的上蹿下跳,百官都看在眼里,见他这么急切地要上奏,顿时心领神会。
估计又是什么跟太子有关的事吧。
见状,贾希言和杨羡对视一眼,心中都有了盘算。
“臣经过多方查证,终于确定,李太奇之叛乱,是被太子逼迫!”
孙荣迫不及待上奏,心中满是兴奋。
经过那么久的查证,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决定性的证剧!
“据淮阳郡大牢的牢头所言,太子罗织罪名,对李太奇的妻弟刑讯逼供,甚至捏造证据屈打成招,才导致李太奇谋反!”
四下一片寂静。
孙荣感受着这种寂静,心中十分得意,他上前一步,义正严辞道:“臣请重新调查此案!”
“扑哧。”
良久的寂静后,突然有人忍不住笑出声。
孙荣立马瞪了过去,却见那人正是自己的老对头徐忠年。
新仇旧恨涌上心头,孙荣立刻怒目而视:“徐大人为何发笑?”
“本官笑了吗?孙大人听错了。”徐忠年轻描淡写。
孙荣不依不饶:“你笑了!朝会发笑,该当何罪!”
“唉,孙大人,本官也不想的。”
徐忠年可怜地看了孙荣一眼,叹息道:“虽然孙大人找出了种种证据,但是李太奇已经认罪,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