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十分钟,四个人把各自的数字一凑,最后由雨荨记录归总。
“老爷,两千人的棉衣、鞋子,明天就可以领取。一个劳力每月消耗为20斤小米,番薯丝25斤,罐头10个。合计9万斤粮食,2万个罐头。用四轮马车运输,把牲口的嚼谷算进去,需要大概120辆才能满足需要。”
陈燮抽了抽腮帮子,看着张可大道:“张总兵辛苦一趟,连夜回去,跟王大人和萧知府说一声,陈某的银子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下不为例!再者,此次出兵出粮,总要给个说法。不然都成什么了?战兵不动,出兵的是团练,这能说的过去么?知道的是张总兵奉命连夜来此哀求,不知道的还以为这登州城是陈某人家里开的商号。”
张可大被陈燮说破了玄机,半点尴尬之色都没有,之前好像下跪的人不是他。武官的膝盖不值钱,就他这个副总兵,见到萧鱼这个知府都得跪下说话。求人办事,让人出钱粮出兵,跪几下又不要钱。节操这个东西,武将就不该有。
“来之前,王大人和萧大人都有交代,奇山千户所的位置一直空着……”
“不行,如果仅仅出点钱粮,我也就认了,加上团练出兵,得再来一个黄县守备。”
第一百零一章 黑幕
被人算计了!陈燮再傻都知道这个结果了。张可大把脸揣在裤裆里的作法,真是让人无法理解。堂堂的副总兵,没人的时候给自己下跪,逼自己就范。估计也是无路可走了。
符合逻辑的推断有二,一是张可大知道自己的兵不能打,叫上陈燮多一个保命的手段。二是王廷试和萧鱼这两个文官不要脸,节操掉尽的给张可大支招讨要钱粮。在他们看来,这是一次交易,在陈燮看来,大明朝都是这样的官员,还有个蛋的希望。
事情太大,陈燮也没装什么高深了,连夜跟着张可大一起进城。半夜敲张府的门,张瑶见了陈燮,吃惊不小。问清楚缘由后不由叹息道:“王、萧二位,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连着两年的大旱,府库早就空了。虽说刚收的秋粮,不能为了这次出兵勤王就不过日子了。”
张瑶是当过官的,自然明白其中的道道。接着又道:“思华,这个结果未必是坏事。不过今后再有需要起劝捐钱粮的时候,两府衙门都得拿你当头号冤大头了。”
“不就是些许钱粮么?能用银子解决的事情,都不是问题。”陈燮倒是想通了,很干脆的表示自己是个土豪了。张瑶听了呵呵一笑道:“这话在理,当今大明我算是看清楚了,有银子就没有办不沉的事情。就拿你来说吧,不管团练规模多大,只要你不造反,一切都好说。”
陈燮心里一惊,看看张瑶似笑非笑的表情,面不改色道:“要不是家业太大,我何苦给自己找累受。”张瑶也有点看不明白陈燮,但也没去深究,觉得不造反就行。
张可大夜入兵巡道府,王廷试和萧鱼都在等着他,本来就是商量好的事情。听到门子报信时,王廷试和萧鱼不免惊讶的互相看看,本以为不到半夜回不来,现在座钟上显示的时间不过是晚上十一点,子时刚到而已。
张瑶的判断出现了一点误差,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是这两位联手,一帮官僚给府库里的钱粮瓜分的七七八八,实在是支撑不起出兵打仗的钱粮。这才有了两人勾结,让张可大去求陈燮的想法。加之张可大自己也知道登州营的官兵不能打仗,惦记求陈燮帮忙出团练,这才有了张家庄之行。
实际上一开始,两人的想法不过是由陈燮出头,召集登州的商号出钱出粮。张可大则另有居心,这才有了在张家庄的那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