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平安将纸片摆在书桌上,反复看着其中的细节。
慢慢的,一条路线图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浮现出来。自江淮至凤阳、再到京城,然后再到张家口。这意味着什么?是货物的运输路线?还是祥顺记固定的经商路线?宁先生、范爷还有那个鞑子图顺为什么要处心积虑掩盖这些东西?
阴世纲同样也在看着这些纸片,听完刚刚张大狗和曹无伤的讲述,他似乎隐隐约约抓住了一些什么,但又不甚明晰,但一看到带有“介休”字样的纸片,他的眼前忽然一亮。
“咳咳!”阴世纲小心翼翼的想要发言,却被朱平安抢在了前面,“阴先生,介休是不是山西范氏的祖籍?”
阴世纲一愣,马上便明了朱平安和自己想到一处去了。随即一揖,恭恭敬敬的回答道:“大人英明,介休的确是范氏的祖籍,口外便是其基业所在!”
阴世纲让朱平安会心一笑,他赞许的看看阴世纲,这个人的确是个人才,至少见识和分析能力都属于上选。
另一方面让朱平安感到兴奋的是,曹无伤的无心之举居然引出了一只庞然大物的蛛丝马迹,这个明末时期最大的汉奸家族,竟然将触角伸到了凤阳,那应该怎么办呢?
是杀呢?还是,杀呢?
第二十五章 要你何用
介休范氏,乃是山西晋商的代表。晋商发迹始于明朝建国之初,自明建立以来,国防军事的重点始终在北方。帝国设置九边重镇,部署百万军队。这就需要大量的军事物资。于是,朝廷并以“盐引”为酬谢,鼓励商人将粮食和草料运往北方边镇,这就是所谓的“开中制”。
山西商人敏锐地捕捉了这个商业机会,他们从河南、山东以及江南地区将粮食运往北部边镇,以换得“盐引”,再折身辗转两淮、河东、四川等地出产食盐的地方,凭“盐引”来购买食盐,最后到全国其他地方出售食盐获利。由此赚取了大量的财富,成为盛极一时的商业帮派——晋商,建立了庞大的商业帝国。
介休范氏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他如王氏、靳氏、梁氏等皆以范氏马首是瞻,在其羽翼之下。
此时的晋商,其影响力虽然远不如满清时,但在九边军镇却已经是根深蒂固。介休范氏如今的家主是范永斗,也正是他,将大明的资源源源不断的运出关外,最终将这异族哺育成了一头牙尖爪利的猛兽。
来自于后世的朱平安自然对这些历史耳熟能详。不过即便是他,也万万没有想到,范氏的势力居然能深入到大明腹心,而且还有正牌的鞑子精锐从旁协助。如此看来,朱平安目前的实力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大明躯体上的毒瘤。
此时的阴世纲还不了解自己的这位新主子心中到底在想些什么,但作为刚刚加入到这个阵营中的一员,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提醒朱平安。
“大人,介休范氏富甲天下,在朝中的关系更是盘根错节。自嘉靖年间,山西商人便以开设族学名满天下,教授出大批士子充实朝堂,其中亦不乏名臣良将。例如,嘉靖朝时的兵部尚书杨博,便是出自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