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平时耕田打猎、战时披甲为兵。主力便是各旗中的旗丁,旗丁按照身份和地位又分为三种,地位最低的莫过于“阿哈”,这些人大部分是辽东的汉人和朝鲜人,就是旗丁的奴隶,到了战场上便是死兵,也就是当做炮灰使用。第二种便是披甲人,通常是收纳的战败部族的降卒,这些人来自于各个部族,但战力都是不凡,长年戍守边疆,更是让这些人变得勇猛、坚韧异常。
披甲人服装各异,但身上却都是裹着厚厚的野兽皮毛,外面罩上简易粗糙的铁甲,用来抵挡明军发射的火枪弹丸和炮弹的碎片。朝鲜士卒和他们相比起来,战力便显得孱弱了许多。
主城以巨大的山中条石筑成,完全能够抵御明军炮火的攻击,朝鲜士卒好不容易攻到城下,手忙脚乱的用滚木撞击城门,但披甲人却是腰间系上绳索,从城头一跃而下,杀进朝鲜人阵型中,一阵大杀大砍,五百还也是胆子大的出奇,没有经过何洛会的允准,便私自打开城门,率领三千多披甲人战卒杀出城来。
蔡门亨所部措手不及,刹那间便大乱起来,士卒就像是扑上海滩的浪花,眨眼间又退却下来。
第一百二十六章 撤军
何洛会看着退潮一般撤下去的朝鲜士卒,心中却是没有半分的快慰。连山关被围攻已经有五天的时间,周围的堡寨已经尽数陷落,明军的炮火就像是无穷无尽的雨点一般泼洒到城中来,现在城中的士卒便生火做饭都要顶着一口铁锅,生怕被炮弹的碎片击中,不明不白的结束生命。
驰援顶山堡,追缴曹变蛟的巴达礼和德尔格勒已经不必再指望了。朱平安居然亲临辽东,在他的面前,像是巴达礼、德尔格勒这样的货色万万难有幸免的可能。
也就说,朱平安的兵马将在毫无阻隔的状况下,大步向北进发,最终的目的地便是大清的北都盛京。对此,何洛会只能是无能为力,因为现在的他已经是自身难保了。
仅剩的七万余人全部龟缩在连山关一线,而这七万人却是来自于女真、蒙古的各个部族,一连串的败仗已经让他们成了惊弓之鸟,相比较于八旗精锐,他们远远达不到和明军决死一战的水准。所以,目前来说,何洛会根本不敢出城和李定国的五万人决战,只能凭借着坚固的城关死守。
现在看来,这个决定是绝对正确的。就在前日,朝鲜的数万兵马突然出现在连山关一线,何洛会明白,李倧这只老狐狸也终于坐不住了。
清军在湖广势如破竹,但在辽东和关外却是举步维艰,从接下这份差使的那一天起,何洛会便清楚这将意味着什么。多尔衮原本计划中的死守辽东要地,保持攻守平衡的态势,牢牢的拖住朱平安的辽东军团的方略到现在来说,已经是完全失败了。
朱平安打的是和多尔衮一样的算盘,双方都没有打算在河北直隶这样地势开阔的地区决一死战的念头。双方都在不断的壮大自身,提升自己的实力,然后相机决战。结果,一个在湖广高歌猛进,一个在辽东如鱼得水。但相比较而言,多尔衮却是这场较量中的输家。
众所周知。江南、湖广原本就不是朱平安的地盘,多尔衮误打误撞之下,竟然将郑芝龙打的元气大伤,这样一来朱平安反倒成了隆武朝廷中最有实力的人物。
可关外却是满清的龙兴之地,如果丢了这块祖宗之地,那满清上下可就要军心大乱了,多尔衮也势必会背负极大的压力。如此一来,朱平安却是做了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通过这次和朱平安的交手,何洛会才明白其人的可怕之处。在他的面前。不能有一丁点的漏洞,哪怕是再小的漏洞,到了朱平安的面前,他也能生生将其变成突破口。
眼下何洛会和朝鲜人打的不亦乐乎、精彩不断,朱平安和他麾下的辽东兵团却是兵不血刃的就干掉了科尔沁部、海西女真的援军。对面的李定国也不是易与之辈,这么多天,就看着朝鲜人前仆后继的冲上来,明军士卒却是连半个影子都没看到。饶是如此,朝鲜人也拼掉了己方的一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