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页

汉魏文魁[校对版] 赤军 2716 字 2022-10-20

只听赵岐缓缓地说道:“孟子主张民贵而君轻,主张天下要定于一然后可安。其时周天子失柄已久,不可复兴,因而往说魏、齐也,欲使魏、齐一天下。臣固当忠于其君,然而孟子又云:‘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君不仁则臣不以其为君,此亦合乎天理,无害于君臣之道也。”

啊呦,是勋听了这话,倒不禁肃然起敬起来。

孟轲留给后世最重要的遗产,就是朴素的“民本”思想,这搁两千年后很容易得到认同,但在这个时代,却无异于歪理邪说了,所以《汉书?艺文志》中将《孟子》归入“诸子百家”当中,不当他是儒学正统。从赵岐开始关注《孟子》,到后蜀才列入“十一经”,其后南宋朱熹编纂《四书》,把《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并列,这书才成为儒家经典,而孟老大也就此被戴上了“亚圣”的桂冠。可是还有反复,据说朱元璋就是因为不满孟轲的民本思想,不满孟子认为倘若君主无道,百姓就有权推翻政府的说法,所以下令把书中相关章节给删掉了。

这回是勋把后世嘲讽孟子的打油诗改头换面,拿出来问赵岐,其实是存着恶作剧的心思的,就仿佛学生不满老师照本宣科,所以要故意捣乱。他估计赵岐要么拍案呵斥自己,要么随便歌颂孟子几句糊弄过去,可是没想到赵老头儿还真的回答了,不但回答,并且大力推崇书中的民本思想。

对于这时代的士大夫来说,这可是非常的难能可贵啊。

本来事情倒这儿也就可以结束了,捣蛋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正面给出答案,学生也挺佩服,就不该再多说什么,继续老实听课,或者告个罪退堂也就罢了。可是是勋脑海中突然有灵光一闪,就此顺杆儿爬,问赵岐道:“如今天子为小人所制,亦失其柄,有如昔日之周天王。如孟子所言,难道亦当求乎魏、齐,以一天下么?”

“是何言欤?”赵岐果然把脸给板起来了,“周自平王东迁以后,即失其柄,诸侯纷争,人心不附,况釐王以后,多不修德。而我炎汉之乱,不过十年而已,天子虽然蒙尘,却无失德之政,今日亦脱离小人掌控,行将东归雒阳,岂可与东周相提并论?天心其无厌汉矣,汉祚终不当灭!”

是勋心说汉祚灭不灭的,老子比你有发言权多了,但我所以引起这个话头,还真不是要跟你说这事儿,老子要说的是:“人心昔不附周,今亦未必附汉也。赵公岂不见刘景升之郊祀天地乎?”

赵岐闻言,大吃一惊,转过头去就问黄授:“果有此事乎?”黄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确有此事。昔韩德高(韩嵩)虽苦苦劝谏,而刘牧终不肯听。故而余等士人,虽皆受辟,宁可隐于山林之间,不愿再出仕荆州矣。”

他这回答早在是勋的预料当中,于是是勋斜眼瞟着赵岐,心说老头儿,你这回明白我究竟要说些啥,是何用意了吧?老子就是在给刘表上眼药,以报他想找票学问家难为我的深仇大怨!

第十四章、龙旗九旒

有件事儿其实挺奇怪的,在原本的历史上,当汉献帝驾至安邑以后,就开始陆续写信给各路诸侯,请他们前来勤王护驾,所以距离最近的张扬赶紧就凑上去了,然后河北袁家商量了半天,不肯相助,遂被曹操拔了二筹——曹操还真不是第一个迎天子的,只是张扬势力太弱,迎了也跟没迎一样。

说起来当时的各路诸侯:公孙瓒正被袁绍逼着打,没空去鸟天子;刘璋距离太远,还有“米贼”张鲁“拦路”,不去也很正常;刘备正跟袁术在掐架呢,吕布还窝在刘备后方等着捡便宜呢,也都没时间没精力。但是雄踞荆州八郡,这时候起码腹心所在的南郡、江夏太太平平,距离又近,州牧刘表又是汉室宗亲、天下名士,荆州兵没去救天子,那就实在太奇怪啦。

而且根据史书上的记载,赵岐跟董承是说:“欲自乘牛车,南说刘表,可使其身自将兵来卫朝廷……”然而跑到荆州转了一圈儿,刘表却只是派了一丁点儿兵,带着物资跑雒阳去助修宫殿而已。为啥刘表不派发大军北上,把献帝从董承、杨奉这些或关西或河东的军头手里给救出来呢?他明明有这个实力的不是吗?

其实答案就隐藏在史书当中,只是是勋前一世读书不细,给忽略过去了,要到这一世奉命出使荆州,路上跟黄射、蔡瑁他们谈天说地,运用八卦之必杀招打探荆州内情,才把这原因从史书的犄角旮旯里给挖掘出来,与时事相对照。刘表这人虽然安保荆襄,不怎么想对外扩张,但并不说明他毫无野心,只是野心和信心都不足罢了。刘焉入川,故意派张鲁夺取汉中,拦阻进贡之路,从此就在蜀中僭越起了天子仪仗,刘表也没好到那儿去,公然在荆州郊祀天地——那是只有天子才能搞的祭祀活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