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虎愤愤地道:“我荆州与彼相斗经年,遇前丧败,乃云相合,却又如此无礼!何如归去,由彼等自斗可也!”
刘备劝说道:“公子息怒,吾等奉命而来,未经一战即退,何以回复刘牧?况今东吴孙氏觊觎江夏,若益州不安,是荆州腹背受敌也。相助赵韪,非为韪也,非为益州也,实为荆州也。”要不是为了保障西线的安全,好全力抵御东线孙权的进攻,咱们来掺和他们益州的内乱干啥?怎能不战就退兵呢?
时刘璋遣庞羲督刘璝、扶禁、向存、张任、杨怀、吴懿等十二营沿涪水而下,直取巴中,赵韪重整军势,亲往抵御,却使荆州兵绕道犍为,从南路去牵制益州兵马。刘虎按查地图以后,再次怒了:“穷山恶水之间,此欲使我陷身死地也!”刘备又再规劝,说咱们先打打看,形势倘若不妙,赶紧转身撤回荆州去,也不为晚啊。
于是荆州军继续沿着长江向益州腹心地区挺进,因为沿途守御兵马不多,故而势如破竹,先下符节,又克江阳、僰道。赵韪在北,与益州军在德阳、垫江之间连番恶战,益州军将多为东州人士,若为巴军所俘,必杀,而巴人落到这些东州兵手里,也必然死路一条。双方军纪俱都不整,反复烧杀,两县内十室九空。
而南路的荆州兵,在刘备的约束下,严禁杀戮、抢掠,每下一城,必散粮赈民,城中官吏、士人,不论益州土著还是东州人士,刘备也都亲往拜访,善加笼络。刘虎表示不满,说咱们对益州人那么好干嘛?刘备却道:“若事不协,而失彼等之心,断我后路,则恐难归荆州矣。”刘虎听他说得有理,也只得遵从。
接下来就该往北打,直奔成都去啦,蛮荒山岭之间,只有两条沿江的道路可通,一是自江阳溯湔水而向成都以北的旧治雒县,二是自僰道溯江水而向成都以南的犍为郡治武阳。前者近且易行,后者迂回而险阻,所以刘虎当然主张走前一路啦。然而刘备的参谋庞统却一针见血地指出:“若往雒县,则益州军必然退守,是我为赵韪火中取栗也。”
——是勋要是听见这句话,恐怕会大吃一惊吧,他“发明”的成语“火中取栗”,竟然都传到这么远来了。
庞统说咱们要是走东路,杀向雒城,那么跟赵韪对战的益州军必然后撤,赵韪是不胜而胜,刘公子你愿意看到这种局面吗?本来就对赵韪窝了一肚子火的刘虎当即请令:“愿为先行,去取武阳!”
军中议定,各自准备。刘备便暂驻僰道县署,进了正堂才刚坐定,徐庶来报:“成都有人前来,求见主公。”刘备问他:“刘季玉之使者乎?何人也?”徐庶摇头道:“非季玉之使也,其人姓张名松字子乔……”
第二十章、鞭长莫及
刘备进入益州的消息,比预料中更早便递送到了许都,这还多亏曹军在平定淮南、灭亡袁术之后,得到了袁术秘藏的信鸽技术。郭嘉实负责对外情报工作,他将数量不多的信鸽分置于淮南、宛城和冀州北部,故而距离刘表最近的张绣才接到报告,仅仅数日后,身在许都的郭嘉便综合所得,汇报给了曹操。
曹操召聚谋士们商议,先将情报遍视众人,然后皱眉说道:“刘备入益州,所进虽徐,然各处收买人心,恐其志不在小也。”
是勋心说我早提醒过你了,你到现在才知道刘玄德志不在小啊。虽然在这条时间线上,对于刘备此人,没有人比是勋了解得更深刻了,但打破他头也料想不到,刘玄德还真有入川的一日。在原本的历史上,曹操先平刘表、打过赤壁、击破马超、韩遂,然后刘备才入的川,曹军乃能迅速进入汉中,吞并张鲁。汉中为益州的门户,汉中落于曹氏之手,成都一日三惊,迫使刘备不得不倾尽全力北上。倘若曹操在得汉中后即用刘晔之计南下,诚恐刘备难以安居……
但如今刘备竟然提前了十来年便得着进入四川的机会,虽然他此时不过荆州客将而已,实力比历史上入川之前要弱小了无数倍,很可能转眼间就被益州兵给打出去,甚至全军覆没,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刘备得以在益州站稳了脚跟,而曹家的势力还不可能出关中、取汉中,那真便无人可制啦!这可如何是好?
是勋低头沉思,曹家众谋士也各议论纷纷,但基本上没有人看好刘备,只是把他当作荆州军的一部分在讨论问题。程昱就说啦:“若刘表相助赵韪,而破刘璋,恐益、荆合纵,将为国家之大患也。”益州和荆州都是大州,虽说地广人稀,经济也不够发达,但却拥有足够的纵深,两州若联合起来,曹家欲败之不难,欲收之则非一朝一夕之功也,倘或一个不慎,还可能遭遇到极大的挫折,不可不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