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皇帝级实际上没有达到“新条约”规定的最大标准排水量,其性能也没有提高到极限。
实际上,这一情况几乎在所有签订了《伦敦海军条约》的国家都存在。
比如英国的乔治五世级的设计排水量只有35000吨,实际标准排水量也不到37000吨,而美国海军的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设计排水量也是35000吨,实际标准排水量只有37500吨,都远远没有达到“新条约”规定的45000吨。
后来随着战争爆发,几个海军强国的第二级快速战列舰的设计也深受排水量的影响。
比如,美国海军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只有38000吨,仅仅比北卡罗来纳级提高了500吨。
实际上,这也证明皇帝级有很大的改进余地。
只不过,在战争期间,建造新战舰比改造老战舰更有意义,因此不管是美国,还是帝国,都没有对第一级快速战列舰做大规模的改进,而是将重点放在了第二级,第三级,乃至第四级快速战列舰的设计与建造工作之上。
也许,这就是皇帝级战列舰的最大遗憾吧!
其主要性能:
标准排水量:37000吨,满载排水量:41500吨,最大排水量:44000吨;总长:221米,型宽:33米,吃水:98米;定员:1850人。
锅炉:8台六十五年型燃油锅炉,主机:4台六十六年型蒸汽轮机,功率:140000轴马力,推进泸洲4浆;航速:30节,续航力:15500海里14节。
主炮:9门六十七年型400毫米l50型舰炮(3x3),副炮:16门六十七年型150毫米l52型舰炮(8x2),速射炮:12门五十年型100毫米l50型舰炮(6x2)。
主装甲带:300-330毫米,装甲甲板:130-150毫米,露天甲板:40毫米,防弹片甲板:20毫米,炮塔:200-400毫米,炮座:330-400毫米,司令塔:330-400毫米。
如果仅仅从尺寸数据看,皇帝级的装甲比长江级薄,实际上防护能力却提高了不少。
首先,皇帝级的主装甲带采用了倾角设计,这相当于变相提高了装甲厚度。其次皇帝级更加重视水平装甲防护,这在远战中非常关键。另外,皇帝级采用的装甲钢比长江级好得多,其实际防弹能力提高了至少一成。
当然,限制皇帝级装甲厚度的关键因素还是其有限的排水量。
这一点,要到第三级快速战列舰的时候才会得到彻底的解决。另外,动力系统方面的进一步提高,也会为后面的快速战列舰提供更多的装甲份额,从而提高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