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载排水量:16450吨,满载排水量:47850吨;总长:2128米,型宽:294米,空载吃水:71米,满载吃水:96米;定员:542人。
锅炉:4台七十二年型燃油锅炉,主机:2台七十三年型蒸汽轮机,功率:127000轴马力,推进:2轴2浆;航速:24节,续航力:11000海里14节。
满载时货物分配:燃油26000吨,淡水2500吨,食物500吨,零备件:1500吨,其他900吨。
“周”级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庞大的载油量。
一艘“周”级就能为四艘“皇帝”级提供所需要的全部燃油,二艘“周”级就能为一支拥有四艘战列舰,八艘轻巡洋舰与十二艘驱逐舰的舰队提供全部燃油。
另外,“周”级还拥有当时帝国海军各类后勤保障舰船中最为完善的战场维修能力。
在其服役期间,“周”级一共为各类战舰提供了上千次战场维修支持,使得上百艘遭到重创的战舰能够安全返回后方的港口,而不是因为损伤过重而沉没。仅此一点,就为帝国海军减少了上百亿的损失,同时让成千上万名舰队官兵活着回到了后方。由此可见,“周”级承担的不仅仅是油水补给工作。也正是如此,从“周”级开始,其“综合补给舰”的名称才算是名副其实。
正因为“周”级的表现极为出色,所以海军后来又追加了十六艘的订单。
后十六艘的编号为:217到232。
与前十六艘相比,后十六艘的变动并不是很大,只是增加了一些用于维护战舰的重型设备,运载零备件与杂货的能力也提高到了3400吨。
很多人忽略了“周”级的另外一项强大的性能。
“天干地支”级因为采用了民船的船体与建造标准,所以难以安装一些军用后勤补给设备。另外,其发电能力有限,无法使用大功率的高压泵。一艘“天干地支”级为战列舰提供5000吨燃油的话,需要至少八个小时。
“周”级采用的是军用舰船标准,而且主机功率更大,能够驱动更大的发电机,也就能够使用功率更大的高压泵。另外,其输油管道也进行了全面改进,输油能力比“天干地支机”提高了至少一半。因此,“周”级为战列舰提供5000吨燃油仅须八个小时。最重要的是,“周”级能够同时为二艘战列舰提供燃油补给,且不会因此而延长补给时间。如果“天干地支”级同时为二艘战列舰提供燃油补给,其补给时间将延长到十六个小时。
虽然仅仅只有几个小时的差别,但是在高强度的作战行动中,几个小时就能决定胜负。
由此可见,“周”级不但是一种极为强大的综合补给舰,还是一种完全按照战时需要设计与建造的综合补给舰。
与之前服役的“天干地支”级一样,“周”级在战争期间参与了很多作战行动,立下了重大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