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页

巨浪[校对版] 闪烁 1089 字 2022-10-20

穆宗在位仅六年,算不上有作为的皇帝。前三年,由严嵩为首的内阁府把持国家大权,后三年,以海瑞为首的内阁仍然凌驾于皇权之上。在此情况下,碌碌无为的穆宗反而是帝国保持稳定的关键。

穆宗驾崩之后,传位于年仅十岁的儿子,也就是神宗皇帝。

对一个十岁的少年来说,根本不具备处理朝政的能力。如果不发生意外的话,神宗也注定是一名碌碌无为,且在位至少数十年的皇帝。问题是,意外偏偏发生了。

明历二百零四年(公元1572年),也就是神宗即位的那一年,内阁首辅海瑞病逝。

接替海瑞的是时任内政大臣的高拱,半年后,高拱卸职,由时任商贸大臣的张居正接替,并且重组内阁。

毫无疑问,内阁府的频繁变动必然引发祸乱。

特别是,还有一个居心叵测,受到大地主阶级控制的皇后在一旁窥视的时候,帝国内阁府的动荡带来的只是新的乱局。

也就在张居正就职的次月,李太后在数名出身大地主家庭的内阁官员的支持下,以亲政的方式出现在内阁府,开始干预内阁政务。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场变动并没有引发新的内战。

说白了,当时的大地主阶级没有打内战的资本。“立宪战争”结束后,三十四年间,世宗与穆宗皇帝都很少干预政务,在严嵩与海瑞两位内阁首辅的领导下,帝国的政治改革已经初显成效。

张居正上台的时候,内阁三十六名大臣中,只有七人来自地主阶层。

同时,帝国军队也完成了改革,不但全部换装新式火器,还全面效忠内阁,而不是帝国皇帝。

也就是说,通过政治与军事改革,由资本家把持的帝国内阁府已经掌握了帝国的政治与军事大权,再加上掌握在资本家阶层手里的经济大权,残留的大地主阶层根本无法与资本家阶层抗衡。

只是,严嵩与海瑞的改革并不彻底。

或者说,他们没有来得及完成改革就先后病逝了。

当时,帝国政治体制中最大的漏洞就是缺乏监管体系。而当时,根本没人知道该怎么监管权力庞大的内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