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备用计划吧。”白佑彬长出了口气,“已经浪费了两个小时,不能再浪费时间了。”
命令迅速传达了下去,随即七艘“汉江”级与“扬子江”级巡洋舰朝两支战列舰编队靠了过来。
按照白佑彬确定的备用计划,在快速综合补给舰没能及时返回的情况下,将由战列舰为巡洋舰提供燃油。
这种战舰间的相互补给并不是什么希罕事,早在快速战斗群横跨印度洋的那次行动中,就进行过类似的补给。另外,在战斗中,舰队里的战舰相互提供燃油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因此,几乎每艘大型战舰上都有专门用来输送燃油的电动增压泵。只是相对而言,战舰间相互补给的作业效率远远比不上专业补给舰的作业效率。
趁着补给燃油的机会,三支破交舰队指挥官,也就是三艘大型巡洋舰的舰长都赶了过来。
因为实际情况与制订作战计划时并不完全一样,主要就是美国派遣舰队提前进入了太平洋,而且离开了第一舰队的拦截海域。如此一来,如果美国派遣舰队还没有走远,很有可能在第一舰队与欧洲联合舰队激战的时候杀回来。所以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白佑彬必须调整作战计划,从原本就不多的护航战舰中抽调力量执行侦察任务。
可以说,这个变数对第一舰队的影响非常大。
因为没有驱逐舰,第一舰队的所有希望都只能寄托在八艘战列舰上。如此一来,还得防范敌人的驱逐舰。所以为战列舰护航的巡洋舰显得尤其宝贵,如果抽调过多的巡洋舰执行侦察任务,必然会削弱第一舰队的战斗力。
为此,白佑彬考虑了整整两天。
可以说,他没有选择的余地。
不幸中的万幸是,破交舰队的五艘“省会”级轻巡洋舰上都有两部搜索雷达!
可以说,这是当时帝国海军开的特例。主要就是考虑到破交舰需要长时间用雷达搜索航线上的敌国商船,如果只有一部搜索雷达就不能确保能够发现附近的商船。当然,因为破交舰对付的主要是商船,以及不算强大的护航战舰,所以当时除了“海龙”级配备了火控雷达之外,“省会”级轻巡洋舰并没有配备火控雷达。
安排具体的侦察任务时,白佑彬也伤透了脑筋。
最大的问题是,五艘轻巡洋舰根本不可能照顾到所有方向,甚至难以在重点方向上形成“侦察屏障”。如此一来,只能选择重点航线,即根据美国派遣舰队,还有由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组成的舰队可能走的航线,对五艘巡洋舰的巡逻航线做出精心策划,以便及时发现杀来的美军舰队。
这时候,于右任的贡献超过了舰队里任何一名参谋军官。
说白了,主要还是白佑彬、蓝凌波与杨定方都是“炮课”毕业,即便对航海也非常了解,可是在专业领域,仍然远远比不上于右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