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四艘“皇帝”级乙型战列舰的速度也提高到了二十四节。这是当时“武宗”号与“世宗”号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
随着四艘“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加速赶上来,英国本土舰队的优势将变得荡然无存。
当时,“肯塔基”号已经丧失了全部战斗力,“路易斯安那”号也仅有二门主炮还能继续开火。在此情况下,第21舰队是否投入战斗,都变得无关紧要了。
杨定方的战术意图也很简单:集中全部力量,打残英国本土舰队。
只要七艘战列舰能够正常发挥,就能在炮战中干掉,或者重创三艘“狮”级战列舰。到时候,即便霍顿想主动撤退,也没有那个能力。
因为四艘“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在对付“缅因”号与“明尼苏达”号的时候用了不少的时间,所以不能及时赶到,最快也只能在八点半左右追上英国本土舰队,所以局势并没有立即变得对第四舰队有利。
在杨定方赶上来之前,三艘“省”级战列舰要单独面对三艘“狮”级战列舰。
另外,在此之前,杨定方与白佑彬都先后投入了一支驱逐舰编队与一支巡洋舰编队,向第21舰队与英国本土舰队发动了鱼雷攻击,此时第四舰队里只有一支驱逐舰编队可以调动,而二只巡洋舰编队还没有重新恢复队列,难以发动有效的鱼雷攻击。
在此阶段,局面对英国本土舰队是比较有利的。如果霍顿能够抓住这个机会,恐怕结局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显然,霍顿没有抓住最后的机会。
在面对三艘战斗力都有所降低的“省”级战列舰时,本土舰队的三艘“狮”级战列舰的表现依然谨慎保守。
当时,“广东”号只剩下了四门主炮,“江苏”号还有七门主炮,“吉林”号则只有六门主炮,火力仅为本土舰队三艘“狮”级战列舰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另外,三艘“省”级战列舰上的副炮也都有所损失,连火力指挥与控制系统也有损坏。可以说,局势对三艘“省”级战列舰极为不利。
炮战重新开始之后,霍顿首先想到的不是怎么干掉三艘“省”级战列舰,而是怎么避开对手。或者说,当时霍顿已经打起了退堂鼓,没有继续战斗下去的决心与勇气了。
这也不能怪霍顿,第21舰队在撤出战斗之后,即便能够战胜三艘“省”级战列舰,本土舰队还要面对四艘“皇帝”级乙型战列舰。打到最后,即便第四舰队会伤亡殆尽,本土舰队也要承受极为惨痛的损失。
明帝国海军能够承受损失,美国海军也能够承受损失,英国海军却不能承受损失。
在仅剩六艘战列舰的情况下,如果再丢掉三艘最先进,最强大的“狮”级战列舰,英国海军不但会丢掉北大西洋的制海权,甚至还会失去保卫本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