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页

巨浪[校对版] 闪烁 1442 字 2022-10-20

穿甲弹爆炸之后,首先杀死了弹药舱内的官兵,随后震开了弹药舱的通海阀门。这是战舰上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防护措施。只要弹药舱内的压力超过一个数值,通海阀门就将自动碎裂,以便用海水淹没弹药舱,避免发生大爆炸。问题是,“决心”号的弹药舱没有采用炮弹与发射药隔离存放的方式,结果在海水涌入之前,发射药首先发生爆炸,然后引爆了弹药舱内的高爆弹,大部分穿甲弹却没有发生爆炸。

后来的考察人员就在该舰沉没海域附近的海底找到了很多十五英寸穿甲弹。

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高爆弹的装药量较多,且弹体薄弱,因此热量传导较快,弹体也容易碎裂,结果使装填的炸药暴露在了火药气体之下,从而被引爆。穿甲弹的装药量较少,且弹体坚固,很难碎裂,其装填的炸药就不容易引爆。另外,大爆炸发生之后,整个d炮塔的旋转部分(即狭义上的炮塔)被彻底炸飞,高温高压气体迅速涌出,弹药舱内温度与压力急剧降低,加上海水迅速涌入,所以大部分穿甲弹都安然无恙。

当时,白佑彬看到的那团火球,正是从“决心”号的d炮塔处腾起来的。

待在旗舰“复仇”号上的蒂里特也目睹了“决心”号上发生的爆炸。

可以说,这次爆炸对这位英国海军名将产生了难以用语言形容的打击。

当初,蒂里特率领舰队进入太平洋的时候,就遭到了白佑彬率领的第11舰队与破交舰队的截击。虽然在威利斯·李的帮助下,英国太平洋舰队仅仅损失了二艘战列巡洋舰,四艘战列舰都在损伤不大的情况下到达了惠灵顿,随后编入了美军第三舰队的作战序列,但是在接下来的一年之中,蒂里特并没有获得想像中的胜利。

一年内,英国太平洋舰队几乎没有参加过一次像样的海战。

一方面是郑恩博率领的第三舰队过于强大,且没有犯什么错误,没有给蒂里特与威利斯·李任何机会。另外一方面是麦克阿瑟指挥无方,哈尔西又听命于尼米兹,所以美军第三舰队主要进行战略防御,很少主动进攻。

可以说,一年之中,蒂里特执行得最多的就是护航任务。

最初的时候是为前往所罗门群岛,以及莫尔兹比的船队护航。随着所罗门群岛与莫尔兹比沦陷,英国太平洋舰队又开始为前往新赫布里底群岛的船队护航。在麦克阿瑟调整了战略之后,新赫布里底群岛的地位逐渐被新喀里多尼亚取代,当时明帝国海军的破交舰队已经深入塔斯曼海,频繁袭击美军船队,蒂里特又再次担负起了为在塔斯曼海航行的协约国船队提供护航掩护的任务。

可以说,绝大部分时候,英国太平洋舰队都在做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至少,在蒂里特,以及众多英国海军军官看来,护航任务确实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直到明帝国海军开始进攻新赫布里底群岛与新喀里多尼亚,英国太平洋舰队才获得了主战的机会。可是,当时美国海军已经在第三舰队部署了四艘快速战列舰,加上六艘老式战列舰,蒂里特的英国太平洋舰队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最终,蒂里特只参加了在新喀里多尼亚西南部海域与第三舰队决战的那场海战。

结果也因为到达时间太晚,没有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同样的,四艘“复仇”级战列舰也避开了灭顶之灾,没有像另外几艘美军战列舰那样,要么被击沉,要么遭到重创。当然,让蒂里特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在美军仅剩下三艘老式战列舰之后,英国太平洋舰队在最为艰难的时刻成为了第三舰队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