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页

巨浪[校对版] 闪烁 1517 字 2022-10-20

结果,这个计划不了了之。

原因很简单,“维内托”级的基础设计并不先进,且改进余地不大;另外,意大利缺乏建造快速战列舰的基础技术,特别是火炮与动力设备等关键技术。

在“德意志”级与“伊斯坦布尔”级(原形设计完全一样)的设计方案确定下来的时候,意大利海军在次提出了建造快速战列舰的要求,并且很快就得到了内阁政府与国会的批准。

问题是,当时意大利“自愿”承担起了北非战场上的作战任务,并且主动出兵,在东欧战场上协助德国作战,后来又出兵法国,帮助德国建立比利牛斯山防线。结果,意大利的战争开支远远超过了其军费预算,甚至超过了国家承受能力。

在此情况下,建造快速战列舰的计划再次耽搁了下来,而意大利海军得到的,仅仅是为四艘“维内托”级战列舰进行现代化改造的经费。后来,因为“维内托”级的基础设计确实过于糟糕,改进余地不大,所以改造工作也被搁置了起来。

由此可见,意大利确实算不上强国。

按照战后比较公允的说法,意大利在战争期间,最多只算得上是同盟国集团的第四号成员国,其发挥的作用连土耳其都比不上。至少,土耳其在整个大战期间为同盟国集团提供了百分之五十五的重油,并且承担起了部分战舰的建造工作,还在大陆战争的南线战场上担负起了重任。

作为海军将领,佩皮诺本来就比那些好高骛远的陆军将领,以及政客更有战略眼光。

在他看来,意大利海军的首要任务就是保住意大利在战争期间获得的胜利果实,以此来确保国家利益。

说简单点,意大利海军就应该在地中海活动,而不是去北大西洋作战。

这一观点,与意大利海军在战争爆发前的总体战略思想是完全吻合的,不然“维内托”级战列舰的续航力也不会那么可怜。

问题是,随着战争临近结束,意大利的战略也发生了变化。

这里,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件事情,即帝国与德国、意大利达成的《罗马条约》。按照这份条约,帝国从西班牙撤军,德国放弃对英国的占领权,而意大利则从西班牙的梅诺卡岛撤军,同时获得进驻法国东南部地区的权力。

毫无疑问,按照这份条约,意大利明显吃亏,甚至被排除在了战后主流世界之外。

放弃梅诺卡岛,就等于放弃了在西班牙的发言权,更放弃了在地中海的发言权。随着帝国控制了直布罗陀、巴利阿里群岛、马耳他岛、亚历山大港、并且从土耳其租借了克里特岛,帝国在地中海建立起了一道严密的防线,从而让意大利很难向北非地区扩张,更不可能把地中海变成意大利的内海。这其中,梅诺卡岛就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意大利军人看来,这是一份非常耻辱的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