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向那群看热闹的老头,果然,一个个也都是幸灾乐祸的样子,觉得她根本不可能答出来。
什么?
慕千殇惊了,皇宫的太史院就这个水平?
怪不得王文匀要骂,这看了谁不糟心呐?
“说不出就滚——!”
李术几乎是吼出来的,可见其有多么愤怒。
要不是有发带束着,他的头发怕不是都要竖起来了。
慕千殇没有理会,脚后跟动了动,超前慢慢踱步,
“律令条例是四种律法格式,
律乃是三法司所颁发,是刑部查案,大理寺复查,督察院纠察的依据,亦是各郡县断案的依据。
太祖建国,开皇元年的时候颁发了大邺第一部律法,名为《开皇圣令》。
此律法行宽平,适应当时人心思稳的社会需求,故《开皇圣令》一经颁发,天下百姓休养生息,社会风气良好,虽天下初定,并不殷足,百姓却能够做到路不拾遗,民间风气良好。
开皇元年至开皇八年,民间鲜有人入狱,牢房空虚,学堂爆满,历朝历代之少有。
开皇八年,社会经济初步恢复,大邺已经从满目疮痍的战争之中恢复过来,民间农业,商业,手工业发展良好。尤其是江南的织锦,姑苏的青瓷,京城的宣纸,甚至引得西境的大食,北境的罗刹国,南境的澜沧都来争相购买。
那时,万国来朝。”
慕千殇停住脚步,眼中带着希冀和星星般的亮光。
她不曾亲身经历过那个太祖口中的盛世,却对其充满了向往。
身为大邺子民,有谁
不会追忆那个时候的大邺呢?
对面一群原本看热闹的人此时也因为慕千殇的描述沉默起来,一个个眼中充满希冀,回忆着他们年轻时候的大邺盛世。
甚至有几个头发花白的史官听得动了情,浑浊的眼睛里蓄满泪水,无声地缅怀着那个时代。
剩下的一言不发,也没有了看热闹的心情。
不知不觉间,他们居然也适应了现在的样子。
他们和李术不同,现在已经四五十岁,更有的已经花甲古稀之年,离那个盛世更近一些,甚至有的亲身感受过。
那时候的大邺,是现在根本不能比的。
那个时候,整个国家都是欣欣向荣的,什么都是往上走的。
他们当时也都是抱着一腔赤诚而来,为这个王朝添砖加瓦,自己也能光宗耀祖。
只可惜少年的梦想终究坚持不了一辈子,自太祖逝世,天下大变,宫廷也随之大变。
不是没有人想过留住太祖时的清正,只是人得顺着大势来。
不然必将倒在历史向前推进的洪流之中,即使这股洪流,是恶水,浑浊不堪。
比如白长风,他就是个傻的。
“也就在那个时候,开皇八年,”
慕千殇眼神柔和而向往,周围的史官亦是跟着她的描述进入了那个盛世,
“太祖命,命人修改《开皇圣令》,在其中加入了《理藩律》一文,专项解决外邦人入大邺的各项规定。
《理藩律》规定,外邦商人进入大邺必须递交本国国王或首领亲手所写之书信,向大邺皇帝表示两国友好之愿景,大邺皇帝同意之后签下文书,该国商人才允许在大邺境内贸易经商,且必须遵守大邺律法,不得欺压大邺百姓,不得囤货居奇扰乱大邺经济秩序,不得夹带私货进入大邺,贸易的没一件货物在通过大邺之临海时,都必须由大邺检查其是否会对大邺百姓造成不利影响,且所有货物,大邺抽取关税十之五六。”
慕千殇通篇流利,观点正确,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在场众人都深深沉醉其中。
包括王文匀。
第五十七章 谁都想念那个盛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