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水泥产量在京畿大捷之后已不够用,哪怕新的水泥厂投产后怕也无多余,难以用之发售。”宋应星听从了崇祯皇帝的话,不再施礼,低头解释道。
“哦,这是为何?”崇祯皇帝有点好奇地问道,怎么水泥产量不够还和京畿大捷联系起来了。
“陛下,京畿大捷之后的这段时间内,天气较之前已有升温。路面冰冻程度也是解冻不少,修路进度得以加快,水泥消耗就也为之增多。二则,京营改编过来修路的军队已到位,人数的增多也加快了修路的进度。三则,三则……”
宋应星说到第三点的时候,有点犹豫着没继续往下说。
崇祯皇帝看到这个情况,眉头稍微皱了一下,心想这个宋应星还是太拘束了,他开口说道:“宋卿,有话就直说,就事论事,朕不会怪罪的。”
宋应星一听,联想到崇祯皇帝前面的态度,一咬牙,抬头看着崇祯皇帝,语气稍快地说道:“陛下也给诸位大臣赏赐了不少水泥,几个事情一合起来,就没有多余的水泥给安公公去售卖了。”
宋应星说完之后,额头微微有点见汗,不过他此时仍然鼓着勇气直视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听了宋应星说得这几点理由,想了下才说道:“既然如此,那就不用交给安贵义去售卖了。先紧着修路用,朕赏给诸位大臣水泥,也是有用意的。钟师傅说过,只要广告做好了,水泥就不会愁卖。这事先不急,那玻璃的事儿如何了?”
又是钟师傅,宋应星好奇了,不知道这位钟师傅是何方神圣,如此得皇上重视。
“陛下,臣现在就盯着玻璃厂,产量倒是没问题,也移交给了安公公一批玻璃,让他去售卖。只是现在对于朝廷交代下来的那显微镜,倍数还达不到要求,正在努力中。”宋应星不敢忽视崇祯皇帝的问话,撇开脑中的疑问,连忙回答道。
“好,朕知道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只是这显微镜至关重要,对于鼠疫等防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显微镜也关系到其他学科的开展,你须得用心。”崇祯皇帝对于国企赚钱的事儿没有以前那么急了,毕竟现在手头有粮,心里不慌,他把钟进卫跟他说过的话又转给宋应星听,强调显微镜的重要性。
宋应星对于崇祯皇帝话里的几个词听得很新鲜,意思大概能猜到,却不敢再向崇祯皇帝求证,只是点头应道:“臣一定尽力。”
崇祯皇帝微微点头,这个宋应星去了那几个厂子之后,早起晚睡,确实一心扑在里面,这点他是知道的。
至于炼铁的事情,因为不涉及到国企去售卖的事,崇祯皇帝就没打算问宋应星,了解的情况差不多了,就让宋应星回去做事。
宋应星出了殿门后,悄悄擦了一把汗,然后被带着寒意的春风一吹,感到冷飕飕的。但在他内心,却是一片火热。
他能感觉到,崇祯皇帝对他的信任。想着自己以举人身份在短短一些天内却有了人生重大的转折,真是不可想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