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杨嗣昌知道这笔钱是如何来的,从大明银行分润一分,从圣源商号的利润拿走四成、从京师、天津蓬勃发展的毛纺工坊收取商税……
最为关键的是,在林纯鸿的控制范围内,起运一直在增长!
这里面,最为显眼的要算湖州。
今年,林纯鸿对湖州完成了改制。改制前,湖州的起运仅仅只有二十多万圆,而改制后,湖州的起运居然暴涨一倍,达到了四十多万!
而且,湖州的账目清晰,各项数据都经得起查证。
杨嗣昌当然很清楚,林纯鸿的土地税率比朝廷高两三倍,商业税率高了七八倍,借此推断,林纯鸿实际收取的税收远高于四十万,很有可能会超过两百多万圆!
税收高出这么多倍,按说湖州百姓应该处于水深火热中,可是,杨嗣昌阅读各路报纸,却发现湖州百姓生活日益好转,并未陷入困顿之中。
匪夷所思,却又合情合理!
杨嗣昌在武陵家居很久,当然知道底层的弯弯道道:官府的税收被层层盘剥,都落入了各级实权人物之手,然后维持他们的豪奢生活。而林纯鸿收取税收后,则通过铺路修桥、兴修水利、建设工坊、免费教育等等手段,又流入了百姓的腰包。
从这点来看,林纯鸿对县级以下乡村的治理,可以成为大明的典范,值得全大明借鉴。
可是,林纯鸿的办法,唯有他来做才有效,史可法东施效颦,安庆、庐州两地的税收不仅没有上涨,而且还陷入了民变不断的困境。
这到底是为什么?
官绅一体纳粮!每亩地必须按照时价的六成向官府售卖一石粮食!
史可法的改制,就停在了这一步,越过这一步,就是湖州的盛况,越不过这一步,只能成为安庆、庐州!
杨嗣昌陡然明白了这个道理。
第653章 朝廷变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