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页

若郭药师无意投降,白沟河守军没有得到郭药师的命令,苏牧岳飞他们强行渡河几乎就跟自杀没什么两样。

在这样的情势之下,苏牧也只能释放善意,等待郭药师的回馈态度。

如此一来,苏牧不得不承认,确实变得极其被动,而眼下速战乃是北伐军的最佳选择,只要拿下涿州,就能够直面幽州,即便萧干和耶律大石领兵前来,也需要面对幽州的深沟坚墙。

再者,能够招降郭药师,北伐军便可以兵不血刃地渡过白沟河,这条河虽然凶猛险要,但也不是没办法强渡。

可问题是大焱的军队已经对这条河产生了心理阴影,这条河给他们带来的恐惧会让他们的脚步无法前进,即便能够强渡,也要损失大量的兵力,若郭药师半渡而击,说不得童贯又要再丢一次人,今后想要再度北伐收燕云,也就不太可能了。

如果说临出发前,苏牧对招降郭药师还有着疑虑,如今亲眼所见过后,心里头反而越发地热切起来,急着要过河去谈判了。

但是他也很清楚,这种心态会影响他的判断,是非常要不得的。

虽然看似被动,但实则是因为郭药师那边消息传度速度的关系,相信郭药师收到消息之后,便会第一时间召集幕僚和弟兄们商议此事了。

可郭药师这种人懂得权衡,又善于舍弃,若他不识时务,并没有投降的意思,而是依仗白沟河负隅顽抗,那么情势就会变得极其糟糕了。

而且苏牧自认为,这种可能性极大。

郭药师是个懂武功,知兵事的骁将勇将,更是有头有脑的智将,知晓了苏牧前来招降的消息,他肯定也能够察觉到大焱军并不想与他发生血战,导致两败俱伤。

这就等同于让他看到了大焱军的忌惮,而以他的智慧,不可能推测不出大焱军其实忌惮的不是他郭药师,而是忌惮即将奔赴战场的萧干和耶律大石。

若他坚决不投降,倚仗着白沟河死死据守涿州,那么等到辽国援军抵达之后,便是大焱北伐军大败之时。

以他涿州和易州战斗力没有受损的两万余人马,调集起来抵御大焱军,想要守住涿州,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结合这种种因素,苏牧才刚刚抵达白沟河,便遇到了极其不乐观的难题了。

若真要坐等下去,只怕等不来郭药师,却等来了耶律大石和萧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