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忠那三千人见得如此阵势,慌忙往后撤退,辽国将领见了,只以为对方终究还是怕了,当即就追杀了上去。
耶律淳登上高处,见得如此,用马鞭遥指着战场,哈哈大笑,朝身边的大臣们轻蔑道:“南人懦弱,果不出朕之所料!”
这三万人平日里训练不多,如今茫茫多的人马就散落在草场之上,阵型疏松,只顾着追杀逃窜的敌军,一时间人人奋勇,便似追上去就是一场大胜那般!
韩世忠领着这些骑兵,一边后撤一边调整阵型,到了乌拉尔草场边缘地带,已经整顿好队形,却齐齐勒住马缰,调转了马头!
辽国的骑军渐渐追近,前方斥候和先锋却早已吓破了胆子!
但见得韩世忠那三千人的左右两翼,早已布好了马步军大阵,铺天盖地,一望无际,竟然是苏牧借道之时的人马!
也就是说,他们北上截杀基辅罗斯人,并未出现太大的伤亡,实力竟然保存极其完整!
而且苏牧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耶律淳和萧德妃的意图,竟然用三千人当诱饵,竟是要将后辽骑兵全数诱杀殆尽!
第737章 三万灭三万
苏牧也知晓与辽国人借道,完全是与虎谋皮,但如果一点后手都没有,将这三万精兵带着北上,葬送在草原大漠之中,他也是做不出来的。
毕竟杨可世和刘光世那数千人已经是迫不得已,作为战略的牺牲品,杨可世和刘光世值得历史铭记,他们的牺牲虽然无可奈何,但足以改变整个时代,这就是战争艺术残酷而壮烈之处。
人活一世,若只想着自己,那么整个民族都无法进步,无论在何朝何代,军人都是可敬而可悲的。
当初他与杨可世刘光世二人密谋之时,曾经也想过如何开口,杨可世也就罢了,能够当上万人敌这个名头,绝非贪生怕死之人,若无大觉悟,若无民族大爱,自不可能如此的奋不顾身。
让苏牧惊讶的是刘光世,作为刘延庆的儿子,出身将门的他让人羡慕,有让人有些鄙夷,但无论刘延庆的名声如何,能够得到父辈的恩荫也是他的本事。
而他的前半部分履历其实并不是很光彩,可自从苏牧北上之后,与岳飞韩世忠等一干青壮派,重铸大焱军魂,刘延庆也接受了洗礼,成为了青壮派的坚决支持者,他自己也得到了身心上的脱胎换骨。
当他决定充当杨可世侧翼之时,苏牧还保持着怀疑的态度,但从基辅罗斯人的伤亡来看,无论是刘光世还是杨可世,都圆满地完成了他们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