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殿下。”刘玉栓领命而行。
三天后,朱由检来到潼关。
潼关在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因为临近潼水而得名。它的南面是秦岭,有大量的山川峡谷,根本无法通行;北面是渭水和洛水,和黄河相交,形成合抱之地,除非建造立交桥,否则也是无路可行;西面是华山,“自古华山一条道”,险峻的地形可想而知;东面更是山连着山,谷连着谷,悬崖断壁随处可见,只是在中间有一条羊肠小道,只能通过一匹马。
潼关始建于东汉,此后历朝都建立关隘,大明在此设立潼关卫。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自从立关以来,它一直有“天下第一关”的美称,只是近年来,随着山海关的崛起,潼关才逐渐让出第一的位子。
第77章 借个胆子
朱由检打量潼关巍峨的城墙,目测之下高度不下十米,加上地形太过险要,如果潼关真的被匪军占领,手雷恐怕根本无法毁坏城墙,关键时刻还是需要火炮。可是开花弹只有三百发,真要毁坏潼关的城墙,朱由检宝贝似的开花弹,恐怕要打光了。
进入潼关以后,朱由检发现潼关守将只有刘玉栓。一问才知道,附近的匪兵并不多,祖大寿已经领兵夺取了潼关西面的华阴县。
这个祖大寿,也不算安分的主,难道辽东的将军们都是这样?不过祖大寿守住潼关,又夺取潼关西面的华阴县,四武营的战略空间大大扩张了。
“玉闩,可曾放出游骑?”侦讯远远不足,朱由检只好采用放游骑的老办法。
“回殿下,游骑已经放出四十里外,附近只有一些劫掠的散兵,并无大股匪军。”刘玉栓觉得奇怪,潼关这么重要的关隘不要,附近也没有重兵集结,这匪兵到底是什么意思?
“曹尔桢不是说匪兵超过二十万吗?那他们主要驻扎在哪里?会不会隐藏在附近什么地方?”朱由检也是奇怪,匪军这是怎么了?难道匪军中没有能人?这样的军队怎么能推翻大明?
“殿下,刚刚俘获的匪军小头目交代,白水县一带的匪兵,大约八万,其中渭南、同州各驻扎三万,其余匪军分散在附近各县。”这是刘玉栓刚刚探出的讯息,但那位匪军头目地位较低,他并不知道匪军的下一步行动。
“这么说,两股匪军没有合流?”朱由检暗自庆幸,那样的话,就可以各个击破。
“没有,他们现在还是各自为战。”刘玉栓不愿意镇守潼关,他希望像祖大寿那样,斩将夺城:“殿下,属下愿意领兵,攻打华州。”
“别急,仗还有得打。匪军的指挥官是谁?”这是朱由检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兵,他必须小心,决不冒进。
“是王二,就是原来起事的农民。”刘玉栓的眼里充满轻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