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秦王政心里,对韩腾总是有一些不放心,因为在攻魏之战中,韩腾故意屠杀魏国百姓,躲过了强攻大梁,后来又有意让南阳军力战全军覆没,而且在后期的表现也一直不很积极,结果使秦军少了一支能在关建时刻发挥作用的军队。虽然说灭魏之战打了近两年,让秦国的国力大损,和缺少南阳军的关糸并不大,但如果有这样一支战斗力出众的军队,在某些时候,还是能够发挥出不小的作用。再加上韩腾毕竟是降将的身份,因此秦王政很难将韩腾和王剪、蒙武这些秦国武将一样看待信任。
不过秦王政并不是那种只凭个人好恶来用人的君主,秦国也一向重视外来的人材,否则当初也不会因为李斯的一份《谏逐客书》,就及时的收回了逐客令。另外秦王政也深知,坚持功赏过罚,是秦国保持强大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秦国要想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也还需要韩腾的能力。
从能力上来说,韩腾也是驻守井陉最合适的人选,能比韩腾更好的,就只有王剪了。另外秦王政心里也藏了一点小小的私心,因为谁都知道,燕国好打,因此派王剪领军伐燕,将这个灭国之功留给秦国本土的将领;而驻守井陉,实在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就算成功的牵制住了代军的兵力,也比不上灭国之功,而一旦不小心,还很有可兪在高原手下吃几个大亏,无功反有过。
而这样的苦差事交给韩腾去做,就算赢了立功也有限,不会有大奖赏;如果输了,他毕竟是外来的将领,对秦军士气的打击也不大。同时自己还可以见机行事,或者赦免韩腾,买个大恩情给他,或者是把韩腾当替罪羊,平息国内的怨气。
因此秦王政思考了一下,也点了点头,当即同意了这个人选,同时下令,十天以后,从咸阳正式出兵。
第536章 离开咸阳(一)
“出动四十万大军进攻燕国,分兵两路进军,由王剪领军十万,进攻燕国,由韩腾领军二十万,进驻井陉,蒙武坐镇邯郸,两路接应,看来这一次秦国下的血本可不小啊。”
“你这算是夸自己吗?要知道这四十万大军,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是用来对付你的代郡啊?说明你比燕国更受父王的重视。”
高原苦笑了一声,道:“这种事情,恐怕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吧。”
果然不出韩腾所料,高原虽然连夜留书辞行,但实际并没有离开咸阳,而是连夜溜进了王宫里,躲在宗庙里。虽然宗庙也是秦王宫的一部份,但这里也是秦王政控制力最小的区域,有赤松孑和荷华的掩护,高原根本就不用担心自已的安危。
虽然后来韩腾察觉到了自己判断失误,但己经完全失去了高原的行踪,而且这时秦王政已经正式下诏,出兵攻燕,韩腾忙于军务,也无暇再寻找高原,而且他也不知道,高原这个时候还在不在咸阳城里。
高原虽然在宗庙里一连躲了十余天的时间,但也并不是一直都躲在宗庙里,还是可以时常外出,联络潜伏在咸阳城里的张良和代郡的谍报人员。和他们商议研究秦国发生的事情,并让他们先将自己的消息传回代郡,让代郡开始整编征集军队,准备迎战秦军的进攻。当然高原也换了一种化妆,和以前夏无且的形象完全变了一个人,如果不是熟悉他的人,根本不可能认得出来。
这一天荷华来告诉高原,秦王政己经确定了出兵的数量,进军的计划和领军的主将人选,并且和赤松孑一起和高原商议。而这时鬼谷子己经提前一步,离开咸阳,回到代郡去,因为尽管有谍报人员可以把消息传回去,但谍报人员并不清楚多少内幕,因此还是由鬼谷孑回代郡去,有话也好说一些,另外风伯雨师显身之后,高原也有些担心,这两个人的实力实在太强了,如果韩腾把这他们派到代郡去,只靠赵轩和姜桓武,恐怕很难保护其他人的平安,而有鬼谷子在代郡坐镇,高原也能够放心。
听了荷华的介绍之后,赤松孑道:“我对军事方面的情况并不了解,现在进驻井陉一线的秦军达到了二十万,不知道你们代郡能不能抵得住秦军。”
高原笑了一笑,一听这话他就明白,赤松孑对军事确实并不怎么在行,如果是换了鬼谷孑在这里,情况就会不一样了,他一定能够看得出来,尽管秦军在井陉一线布置的兵力较多,但实际的目的并不是进攻代郡,而是牵制代郡的力量,好让另一路秦军能够从容的进攻燕国,这也说明现在秦国确实还没打算和代郡全面开战,尽管代郡的实力并不算强大,但也并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