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闻香教与杨记的情形也差不多,可能会死一些人,受一些损失,但是一些白莲教隐藏的很深的人,也会被我挖出来,一次解决。这算是现在最不坏的解决方法,一劳永逸。张寅一家,跟着新军移防到延绥,他是不是白莲教,我说不好。但是我知道,自从新军移防后,白莲教在陕西的动作,比过去要频繁了许多。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他们是想搞一次大动作。这种事短时间内,会对朝廷造成很坏的影响,可是从长远角度看,动作搞的越大,人就越难藏,一些他们伏下的人,这次都会暴露。朝廷要想挖他们出来,其实很不容易,还不如让他们自己跳到前面,再解决掉更好。”
杨承祖苦笑一声“总制,这么说来,这次倒是下官胡乱出手,坏了你引蛇出洞的布局了?”
“也不能说是这样,咱们两下彼此没通气,也就谈不到谁该配合谁,更不用说谁坏了谁的局这种话。你保下了四大晋商,又成了他们的女婿,可以跟他们讨要钱粮,这个局面也不错。至少这次复套时,我的手脚可以放开,不至于被扯的太厉害。闻香教这面,你的夫人可以坐住教主宝座,我的后方,也能安稳一点。”
杨一清笑着又朝杨承祖一拱手“老朽的所谓布局,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证军需军储充足,保证运力畅通。可是真正做到这件事的,还是大都督您。不管其他人怎么说,复行开中,杨记承担边关军粮这两件事,于老朽看来,确实功德无量。以往边军军饷就算足额下发,还是有很多儿郎吃不饱饭。何况军饷足额发放,本就是一句梦话。许多边军家中的女眷要出去卖,才能给自己家里的老弱换一口饭吃。边军儿郎每年都在逃,不逃,就要饿死。现在,杨记的粮价降的这么多,复行开中后,边镇的粮食也变的多了,边军日子好过,逃亡的人,也要少的多。人都说老朽重任制帅后,用兵有方,三边太平。实际却是杨记的粮食军需保障的好,老朽才有几次胜仗打。所以,大都督不管怎么做,老朽都是支持的,这个局你我破法不同,但是我相信,你的破法,对朝廷更有好处。”
杨承祖笑道:“总制谬赞了,我自己的本事,心里有数,只能修修补补,像总制的谋略布局,下官是万万比不上的。您有宰辅之材,我不过区区一锦衣缇骑,像是这次,不就是您把下官给调出京师了?像闻香教的事,总制如果想解决,也不过是三言两语之事,可是您非要让本官来,想必也有深意。”
杨一清点点头“深意谈不到,但确实是老朽的意思,才让闻香教局面不可收拾,非得大都督来解决乱局。因为你要是不来,骆飞红又有谁来降伏呢?最难消受美人恩,大都督年少英俊,情债满天下,这次,算是作茧自缚了吧?”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收心(一)
听到这个原因,杨承祖一阵无语,他没想到,居然是为了骆飞红,杨一清就放任着闻香教的情形乱下去,最后让自己前来收拾残局。
固然,于西北局势来说,骆飞红的部下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但是大家本来就是利益合作的关系,她要的是好处。只要朝廷给足了好处,自己来不来,也没什么差别。他并不认为,自己对骆飞红的影响力,可以超过银子。
“总制说笑了,这个女人以前很聪明的,这次不知道为什么,变的这么疯。六十万两,这种数字亏她说的出口,我如果给她六十万,那边军又该给多少?照她这么给法,朝廷怕是要拿几百万银子出来,才能动的了兵。这次多半是狮子大开口,要其他的东西,下官来与不来,怕是也没什么意义。”
“本来这个数字,她就没指望你答应。”杨一清神态平和,不喜不怒“大都督是聪明人,应该看的出来,她是故意在发脾气。我的情形大都督清楚,是搞不懂女人的,但是总算做了这么多年的官,看人的本事还是有的。这几年她来投奔我,认我做义父,我们两下走动的也多一些。对她,还算有点了解。这次的问题,不在于利益,而在于人心。飞红部落人强马壮,于西蒙古极有影响。现在西蒙古最大的头人,是衮必里克汗,前些年他弟弟俺答汗死在西北,大都督应该不陌生吧。飞红夫人的力量虽然不及衮必里克,但却可以和他分庭抗礼,这次朝廷复套,以及赵全归汉,都有很多地方要仰仗飞红夫人和她的部下。所以,老朽希望,你们两个之间,好好谈一谈,至少不要把我们的盟友,逼到敌人的一边,那样对谁都不好。”
杨一清人老成精,显然看出来骆飞红和杨承祖之间的纠葛,这种事外人很难干涉,说到他这个程度,就已经是极限,至于接下来怎么走下去,就只能两人自己解决。他公开过来,一是拜见钦差,二是前来为郝青青站台,以三边总制的身份,认可郝青青教主身份。有了这层关系,日后闻香教依旧是在陕西横着走的存在,一些疏离的关系,也知道该怎么弥缝。
对于三边总制的接风宴会,规格自然不会低,还有人从山下找来了一些杂耍艺人,表演着吞火、吞宝剑,乃至耍龙灯之类的东西。闻香教整体档次不高,找来的艺人,也都比较低端,上不了大雅之堂。但是用来给那些军汉服务,倒也是足够了。
晚上接风酒席摆开时,骆飞红并没出席,随行的一个蒙古女子说是夫人身体不适,在房里休息。杨一清问了问,就不多说什么,与众人推杯换盏,酒席的气氛依旧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