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华也不推迟,端起茶盏放在嘴边呷了一口。
“确实是好茶。”
陈东华目光之中透着一丝感怀。
赵严佩正要趁热打铁,示好一番。
陈东华便开门见山道:“赵尚书,听说这金陵筹备民间说书人跟编纂野史的幕后出资大佬是你本人?”
赵严佩笑道:“正是本官。”
如果是别人来询问,赵严佩自然会编纂一些由头搪塞过去。
可是陈东华本尊来了。
他也就毫不隐瞒了。
有时候不隐瞒,反而才获得对方的好感。
陈东华发现赵严佩回答的这么坦诚,倒也不觉得意外。
毕竟两人能混到今日之成就,各自都有超人之处。
于是陈东华从怀中拿出一本《金陵见闻录》,说道:“古人云,金陵多才子,如今看来名不虚传啊。”
“这篇记录的闲杂,不知你也给那个作者出资了?”
赵严佩扫了一眼那本蜡黄的书封。
心里就是一阵嘀咕。
这里面的内容就有他授意打击诽谤陈东华的言论。
于是赵严佩当即摆手道:“不不不,本官只是资助一些上佳、务实的作者,此不在资助序列。”
“哦?不知赵尚书资助的都是那些书籍?什么样的书籍是上佳跟务实的呢?”
“那当然是学习圣贤孔孟之道了。”
“可若是那些抨击朝廷,诽谤当朝驸马爷的言论在金陵城四处散布呢?”
“到时候你这位金陵城的主管官员,该如何解释?”
“那可与本官无关,本官承诺只资助弘扬圣人美德的文章。”
陈东华笑道:“可是驸马爷不会这么想,他会觉得这就是你授意的,到时候你觉得驸马爷会作何感想?”
闻听此言,赵严佩身形一凛。
他多少还是害怕的。
但是害怕有啥用?
金陵城的官员既然敢明摆着呼吁大明朝迁都古都金陵,那就绝非赵严佩一个人的野望。
而是意味着整个大明南部官员跟氏族的期盼。
即便是崇祯皇帝知道了,也会内心感激他们。
因为在南方人心里,他们认为崇祯是非常想要迁都金陵的。
只不过拗不过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