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吴军既撤 吾当可击

糜汉 酱油拌历史 2477 字 2024-03-05

于禁的练兵能力是母庸置疑的。

再加上公安城中的士兵,本就都不是新兵,因为于禁训练起来事半功倍。

这时糜旸挥退身旁士卒,在他周遭只剩下于禁时,糜旸对着于禁曝出了一个惊天秘密。

“文则公,城中缺粮了。”

“嗯?”

“啥!

!”

一开始于禁因为年老,加上城墙之上风大,一时之间他还没听清糜旸说了啥。

但当他听清后,他脸上瞬间浮现了惊恐之色。

城中缺粮了?

他就知道糜旸叫他准没好事,但没想到糜旸要告知他的,是如此严重的事。

经验丰富的于禁立刻就反应过来,城中缺粮四个字代表着什么。

他一时间想落泪。

自他随糜旸南下以来,就没过过一天安生日子。

之前被十万敌军围城,糜旸设下伏兵之计重创江东大军,这让于禁看到了曙光。

但就在他放松心情,等江东大军自行退去的时候,没想到糜旸又告诉了他这个消息。

他于禁想安享晚年就这么难吗?

于禁脸上浮现惊急之色,为了怕扰乱军心,他不敢大声,只能小声问糜旸道,“那如今该怎么办!”

“缺粮一事,若不尽早解决,公安危矣。”

“益州援军还没消息吗?”

面对于禁焦急的询问,糜旸摇摇头,“并未有任何消息传来。”

公安被江东大军围困数月,外面的消息传不进来,里面的消息也传不出去。

糜旸脸露凝重道,“益州遥远,我们不能将希望都寄托在援军身上。”

“况且纵使益州援军不日就将到达,彼等大部也是会去支援前将军。

且纵算援军携带了众多粮草前来,孙权十万大军在侧,亦不会让一粒粮食顺利运入城中的。”

孙权只是多疑,他不是傻。

江东大军亦只是撤了一围,并未撤军。

当看到有粮草运往公安支援糜旸时,孙权肯定会派兵拦截。

听到糜旸这么说,于禁脸上涌现了潮红之色,那是急的。

现在他好像忘记了自身的病痛,他焦急地问糜旸道,“那子成就没办法了吗?”

面对着于禁的急问,糜旸看向于禁道,“有!”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力一击。”

“吾之前设下离间计,已经让吴军上下相疑,现今是他们战力最弱的时候。”

“且如今城中缺粮消息尚未传开,我军因之前大胜,士气亦是处在顶峰。”

“今我军为最强,敌军为最弱,正是可击之时。”

“此时不击,时日一久,形势逆转,我军危矣。”

见糜旸心中已经有计划,于禁想到之前糜旸吩咐他所做的,训练城中士卒熟悉火鼓之令的事后,他马上就猜出了糜旸的目的。

“子成你想率军夜袭敌军大营!”

于禁几乎是脱口而出。

身为当世名将,于禁对当世一切的战争手法都很熟悉。

夜袭是当世名将的必修课

《国语?齐语记载:“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昼战目相见,足以相识。”

《管子?小匡又载:“夜战,其声相闻,足以无乱;圣战,其目相见,足以相识。”

因为当世之普通士卒缺乏肉食,所以大多患有夜盲症。

为了避免在发动夜袭时,将军无法顺利指挥麾下士卒,随着战争的发展,相应的,夜间指挥的发法也越发成熟起来。

当世名将在指挥夜晚时,可以用声音辩明敌我。

后来,夜袭的理论不断完善。

孙武认为:“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受人耳目也。”

孙膑提出:“夜则举鼓,圣则举旗。”

吴起主张:“凡战之法,昼以旌旗幡麾为节,夜以金鼓笳笛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