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每年都是一月份过来,他到那氏这里主要有三件事,一是商讨那氏每年进贡给西平侯府的礼单,一是商讨那氏每年给大明皇帝进贡的礼单,第三件事则是核定元江府每年供征调的各项义务。
其中征调义务包括:出兵、出粮、出银两、出武器,出运输(马骡牛)
随同赵宝一起来的,还有承宣布政使司的左参议潘敬和。
明朝的参议分管粮储、屯田、清军、驿传、水利等事,也是极为重要的官员。
那荣和他们也是老相识了,见到他们非常高兴,还请他们在这里喝了喜酒再走。
两人也受宠若惊,声称自己来的匆忙也没带什么礼品,一人拿下腰间玉佩,一人拿了五十两银以为礼。
那荣当时也没觉的,后来想想,这么多白银,你怎么带来的?还说没准备。
当天下午,双方就正式面商,和往年的规矩一样,先拿出去年的礼单,然后看看有没有要变动的。
一般情况下,明朝那边很少变动,除非那荣自己提出来。
西平侯府的礼单很少,沐晟啥也不缺,只是为了表面功夫,所以收的礼很少,这也是沐氏在明初云南立身的根本,尽力的和各土司搞好关系。
不料赵宝一开口,就说西平侯觉的这些年和那知府相处的极为融洽,每年收这么多礼也不合适,所以决定从明年开始,所有礼单减半。
那荣一听顿时满脸通红,他本来给西平侯就没多少东西,加起来都不值一百两银子。
这还要减半,看不起我?
但赵宝说,西平侯也是一片好意,那知府不要推辞才是。
那荣争论了一番,只好接受。
原本是接着要谈给皇帝的礼单,但潘敬和却先说那氏的义务。
按明朝廷给那氏的核实,建文期时,每年只征秋粮4200石4斗3升6合,另地亩银为651两2钱5分,附额差花斑竹、差发两项1214两3钱3分,还有商税银125两多,分解司道68两。
原历史在明年晋升元江军民府后,因为军民府有了自主权,包括境内的政权和军队调动权,所以大幅下降。
每年只征秋粮1930石,地亩银为218两,其他银都有下降,总共加起来几乎减了一半。
但这次潘敬和到了之后,却道:“那知府也知道我朝刚刚改立新皇,因为靖难大战,国内民不聊生,大明百姓受到重大的伤害。”
“所以今年起,朝廷需元江府每年秋粮征一万石,地亩银、附额差等各种税银,合计三千两。”
“啥”那荣当时听的就是目瞪口呆,接下来就是勃然大怒。
你们大明朝自己打内仗,战后的损失要我来赔?难怪西平侯要减少一半了,估计也是不好意思开口。
这下的收征,比以前建文朝是翻了一倍有余,那荣虽然富有,但也受不了这个气啊。
你大明换個皇帝就翻一倍,下次再换个皇帝,我岂不是要拿两万石出来?
“潘大人。”那荣沉声道:“我们元江府近二十万族人要养,这么多银粮,恕下官无能为力,还请大人念在我们多年相交的份上,替下官向朝廷和皇帝求求情,帮帮忙才是。”
那荣也明显带着威胁之意,特意提到我的族人有二十万,能打仗的有四五万,你们可别逼我。
思伦法巅峰期动员三十万兵马,三大土司可是出兵出多的。
那荣得提醒他们,元江那氏,可不好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