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页

远东1628[校对版] 茶头 2107 字 2022-10-22

他们已经习惯了忍受贵族那颜们的压迫。没有强大的势力为广大苦逼牧民撑腰,再多的人也是一盘散沙。即便乱世出现几个枭雄,带领一帮苦逼打下一片天下,最后也改变不了什么,只是重新换了一批贵族那颜而已。

经过一个多月的政治思想教育,牧民的心里已经对草原上的贵族那颜充满了仇恨。当然更多的是极度扭曲的心态。他们都在期盼,什么时候才能去抢劫草原的那些贵族那颜。

公司就是要利用牧民的贪婪。只有让他们疯狂的掠夺,才能让这些苦逼的牧民保持旺盛战斗力。放手让他们抢掠和杀戮,在心理上,让杀人的血勇刺激他们的好战情绪和原始勇气,使得这些蒙古人成为极其勇敢野蛮的战士。

蒙古俘虏的情绪如此高涨,军委会也适时从各部队抽调了大批经验丰富的骨干士官,成立了蒙古骑兵军团教导队。为下一步武装蒙古牧民做准备。

教导队成立后,马上从蒙古俘虏中挑选兵员。其实真没什么好挑的,这帮蒙古鞑子只要是上了战马,每个人都是战士。

当年一位欧洲传教士在觐见蒙哥汗时谈过对蒙古骑兵的印象,概略是“他们大头、小眼睛,肩膀出奇地宽,吃在马上、睡在马上、开会也在马上,他们大概有几个月没下马,皮革制的衣服已经腐烂并和皮肤粘连在一起,为了不滋生寄生虫,他们把脸划破结疤,这样就不长胡子了。”

蒙古帝国最辉煌的时候,整个帝国其实就是个战斗的社会,近乎人人都是职业军人。他们对付起欧洲那些由少数笨重骑士及大群半裸露乡民组成的军队,简直就是砍瓜切菜。

事实上,蒙古骑兵在任何时候都无法一对一地战胜欧洲的重装甲骑兵,欧洲重装甲骑兵的长矛和重剑杀伤力远大于蒙古骑兵手中的马刀、长矛或狼牙棒。欧洲骑兵的马也远比蒙古马高大。但蒙古骑兵的战略战术则是欧洲骑兵远远不及的。

欧洲军队的战斗无论多大规模的军队都是在很小战场内进行的。而且,欧洲军队有惯常的骑士之风,崇信正面一对一的堂堂正正的战斗,当他们遇见可以把百里方圆的地方做战场,且习惯迂回的蒙古军队时,他们的确是碰上了无法想象的战争场面。

与东方军队不同的是,西方军队一开始就采用严密的队形,特别强调突出正战的攻击力和防护力,很明显,这种战术的冲击力是远非东方军队可比的,但它的弱点也非常突出:队伍转动不便,必须时刻注意保持队形的严整。

在战术的运用上,蒙古人特别强调的就是部队的机动性,以远距离的包抄迂回、分进合击为主要战术特征。蒙古人的远距离机动达到了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程度,他们常常可以上百里地大规模机动,使敌人很难预料和防范到他们的攻击。他们在战斗中亦很少依赖单纯的正面冲击。

通常使用的方法是,面对敌军步伍严整的方阵,蒙古骑兵组成数支冲锋队,先是轮番向方阵中射箭,削弱敌方实力,敌军要是依然不动摇,他们就让这几支冲锋队从不同的方向轮番向方阵冲击,一边冲击一边绕行,只要发现哪边的阵列动摇,立刻集中全军向这里突击。

欧洲联军的骑士们开始冲锋,蒙古人总是将欧洲的骑士引入散漫的追击,并始终保持在欧洲弓箭短小的射程以外,并不断用箭雨覆盖追击的敌军。

追击中原先整齐的阵形变得散乱不堪,步兵远远地落在后面。当欧洲骑士在盔甲的重压下疲劳时,蒙古人使用火炮和装有巴豆和砒霜的毒药球对其进行轰击。那些跌落马下的欧洲骑士由于盔甲笨重,行动不便,往往只能束手待毙。蒙古骑兵用长矛和马刀一个一个地结果了他们的性命。

敌人的刀剑无法对付远距离的弓箭,蒙古军队就完全占据了优势。蒙古骑兵的弓箭无法穿透欧洲骑士的盔甲,造不成任何伤害。看到敌人的盔甲能够有效防住他们射出的箭,他们就改射敌人的坐骑,掉下马的骑士就成了蒙古骑兵随意砍杀的肉鸡。因为沉重的盔甲爬也爬不起,跑也跑不动,只能伸着脖子等死。

发动总攻击的时候,蒙古骑兵就全部换上新马,千军万马势如山崩,锐不可挡。一旦突破,欧洲那些惊慌失措的半职业化军队的队形就会被打乱,蒙古骑兵面对混乱的敌人,就和掐死一只小鸡似的,整个过程就象蒙古人日常的围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