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丰收的一年

……

九月。

李重的留声机业务,也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现在随着被洛为芸她们编出来的曲子增多。

这音乐的数量的增多,也开始逐渐地带动起了留声机的业务的发展。

从一开始的留声机可能只有少数人拥有。

现在,据估计,洛阳城中留声机的数量,已经突破三万台。

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以前的话……

有钱人相比于留声机,更加愿意亲自跟青楼女子面对面地听歌交流。

毕竟……

这面对面地交流,那就不仅仅只是听歌那么简单。

而是色香,甚至是味,都俱全的那种。

那么当留声机与这种色香味俱全的进行对比的时候,这留声机的劣势也就很大。

因为你这只有一个听。

关键,价格也谈不上有多便宜。

要不是……

这歌姬可能有的是跟卖留声机的人是绑定的,从中能够分到一定的提成,估计,都没什么人愿意去发行唱片。

或许……

一些已经年老色衰的青楼妓女,会尝试着合作。

但她们说实话,都已经是年老色衰,早也没什么吸引力了。

这也就导致了,留声机虽说一直都在,但就是很难发展得起来。

但今年的情况又不一样!

今年的情况是,演唱会出现了很多精彩的曲目。

但是这些曲目,那些没有去过演唱会的人,或者说是去过一次演唱会,却还想听的人,除了到演唱会现场能够听到,其他也就没有机会能够再次听到。

那出于想要常常听到这些演唱会的歌曲的需求,不少人便会重新购置留声机,并且购买李重他们所发行的唱片。

这就是为何这留声机的业务,能够一下子就忽然蓬勃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

当然!

随着这留声机业务的蓬勃发展,自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就好比说,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

如果有的人他买了留声机,在家里听,那是不是也就没有时间再去青楼妓院消费了?

这自然也是一个问题。

只能说……

冲击肯定是有的。

不过……

该怎么说呢,倒也不是那种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那种局势。

甚至……

有时候,就连青楼妓院的歌姬们,也都会对歌曲进行翻唱。

此时,已经逐渐地有了一点点这样的苗头。

<div class="contentadv"> 只是……

如果她们要翻唱,那大部分也就只能是清唱了。

毕竟背景音乐这种东西,只能说有些曲子,会相对来说比较地复杂。

而音乐版权这种东西。

李重也想严格地限制,但此时此刻,还是算了。

毕竟……

让她们翻唱,其实也有好处。

至少……

她们能为他们提供知名度。

现在是一台留声机,至少对应着一张光盘。

而李重,也是一张光盘,只刻一首曲子,一张光盘可以重复听一首曲子六次。

当然了!

还得看曲子的长短。

有的长一点的,可能也就只能是重复听五次了。

其实……

目前来说,这留声机的技术还是有待加强的。

不过……

作为一样新鲜的事物,只能说,就这样的水平,其实也足够了。

要是放到后世有光盘的时代,那一个光盘,不得至少二三十首歌曲。

要是再放到U盘时代,就更多了,一个U盘,不得上千首。

所以……

李重以为,这技术条件差,其实也有技术条件差的好处。

就比如说现在,他们一首曲子就能卖一个盘子,那他们编二十首曲子,那就是能卖二十个盘子,洛阳城中如今有三万台留声机,那一个盘子,要是只卖五百文,假设能卖到三万个盘子,那他们岂不是只用二十首曲子,就能赚到三十万贯?

当然!

有的曲子它可能根本不好听,所以不一定会有人买。

所以肯定不会每一首曲子,都能卖到三万个盘子。

但你不得不承认!

这又是一项极其暴利的赚钱的项目。

三十万贯啊!

这好像眨一下眼,就给赚回来了!而且有一说一……这玩意赚钱感觉比写小说还要轻松。

毕竟……

这创作一本小说,要用多长的时间,而创作一首曲子呢?

快的话,说不定十天半月,就能创作出来了。

慢的话,估计一两个月,也就撑死了。

九月初。

第一次对这方面的利润进行均分。

有的人一个月,就收获了一千多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