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大军北伐,裴该却感觉比呆在淮阴更加轻松。因为在淮阴他军政一把抓,要管理偌大一片土地,数万人的军队,而身边实少能干的吏僚,很多事情都被迫要亲历亲为,经常半夜还不得睡。裴该有时候不禁想:“诸葛亮当年,就是这么累死的吧……好在我吃得比他多,还坚持每天挤点儿时间出来锻炼身体,应该不会步上孔明的老路……”
其实最关键的,他年岁比北伐时的诸葛亮要小多啦,这具年轻人的身体,暂时还能够扛得住繁重的日常工作。
虽有卞壸为佐,问题卞望之同时还要管理广陵一郡,他真不可能帮裴该分担太多具体事务——倘若这一情形不改变,说不定卞壸倒先变成诸葛亮第二,四五十岁就要活活地累死了……
但等北伐上路后,情况却又不同了,裴该身边有了裴嶷、陶侃这左膀右臂。陶士行深通军旅之事,不必说了;裴文冀本身素质就很高,又身任郡守多年,是相当合格的行政官僚,加上他还从辽东带回来不少的人才——比如二侄裴开、裴湛,以及一些玄菟、昌黎的故吏——皆可勉强充数。
故此裴该这一路上,就只管负责大政方针而已,杂事都可托付给裴、陶二人,若无行军之累,不知道有多轻松惬意……他就能空出时间来,仔细筹划战争的每一个细节,琢磨自己有什么知识、见识可以用得上。
如在成皋城中,城守事皆付陆衍、高乐和甄随,裴该除了一次派文朗率弩兵去协助堵门外,就一门心思都在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如何击破正面之敌,如何往攻巩县、偃师。他预先画好了图纸,交给随军匠人,建造了好几座改良的云梯出来——反正预先在城中积攒了不少的物资,尤其不缺木料。
裴该临出征时新募一名从事,姓徐名渝字子垠,是晋安温麻人,据说祖上曾出仕过东吴,因卷入孙权晚年的二宫之争,而被贬至晋安——也就是后世的福建省南部地区。徐渝本人,自幼不喜晋书,却好《墨子》,因此而不为家族所喜,他就束装北上,跑建康去撞大运,结果蹉跎经年,一事无成,盘费倒是快花光了。无奈之下,北投徐州,裴该那套《墨子·城守篇》就是靠此人给补全的。
墨学在战国乃至秦代都是显学,直至汉初才为黄老所败,继而被奇军突起的儒家给彻底击垮。是以徐渝好墨,才会遭到家族排斥、社会冷眼,也由此他逆反心理一起,更加深对墨家学说的研究,不仅仅“兼爱非攻”的哲学思想,对于机械工程之学也颇有些见识。裴该并不歧视墨派,并且因材施用,命徐渝主管工匠营。
当下裴该在成皋城中派下任务,徐渝领着工匠们忙活了好几天,终于赶上在击破七星堡的前不久,造成了三架云梯。裴该就带着云梯上路,等到刘夜堂在巩县城壕前填出通路来,便命将云梯推将出去。
传说云梯乃鲁班所造,用以协助楚惠王攻宋——当然啦,还没正式运用,就被墨子在模拟战中击垮了。其主要结构分为三部分:其下有轮,方便行动;中间有梯,以人力扛抬,以登城壁;梯顶装有钩,可钩搭城堞,更为牢靠,也加大守兵推拒的难度。
裴该新设计的云梯,其实已经是唐代乃至宋代的形质了,其车甚大,下装六轮,前有护盾,梯分两段,可折叠,待用时才以绞盘摇起,搭上城壁——架梯更为简单,速度也快,减少了在敌前暴露的危险性。而且整具梯展开后长近五丈,搭上城堞后,与地面的夹角小于四十五度,士卒不必攀爬,靠疾奔都能冲上城头去!
有此法宝在手,巩县城壁,一如坦途。
第三十七章 拒绝猪队友
延寿城又名延寿关,在缑氏县北,休水绕其西,嵩高在其南,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打个比方来说,洛阳盆地如同巨邑,其南门建有一座瓮城,乃缑氏县,轘辕关即瓮城门,而延寿城是内城门。
十四年前的永康二年,赵王司马伦篡位称帝,齐王司马冏檄告诸王及各藩镇共讨之,乃自许昌发兵,北向河南,司马伦即兵出延寿关以拒之。而且在原本的历史上,西晋灭亡后,后赵大将军石碌也曾驻守此关,以护轘辕,乃改其名为赵将军城,后来简称为赵城。
祖逖别部曾自轘辕关出,原本计划攻陷缑氏及延寿城,以封闭洛阳盆地的南大门。但可惜胡军在缑氏驻军虽不甚多,防守却颇为严密,豫州军连攻七日,未能建功。旋即听闻刘粲南渡黄河,兵向洛阳,便即退而东去,合祖逖本部于阳城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