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霄得到了苏峻的默许,急忙返回东平国,向徐龛复命。他却不知道,徐龛另派亲信,趁机秘密北上,已经跟赵将张夷接上了头了。张夷禀报襄国,石勒即命其率军伪攻厌次,以牵制晋朝青州方面的驻军。
张夷那边才动,徐龛得信,当即掀起了反旗——因为他坚决不肯低头,祖约真的联合周默,上奏弹劾,请求罢免其职,所以徐龛不可能再等了。徐龛一方面也上奏,指责周默诬告,而祖约受了周默的贿赂,与之狼狈为奸,陷害忠良,同时迅疾发兵南下,直入任城国。
周默根本就没有防备,竟然被叛军直入任城,自己也死于乱军之中。随即徐龛转道北上,攻打济北国。
济北国新任内史名叫侯史旄,东莞人,其祖侯史光,官至少府,封临海侯。侯史之姓,据说出自良史董狐,应劭《风俗通》中说:“董狐为晋侯史官,因氏焉。”他并非祖氏旧部,而是荀氏党羽,并没有什么领兵作战的才能,且方履任不久,根本就掌握不住各县戍兵。叛军就此长驱直入,顺利攻陷了城壁尚未修复完全的卢子城,侯史旄被迫弃城而逃。
徐龛谋定后动,进军速度很快,祖约到这个时候才刚回过味儿来,急忙召集濮阳、陈留、济阴等处兵马,离开廪丘,去攻打范县。然而正如徐龛所料,兖州外军的精锐,都在北部四郡国,祖约好不容易聚集了六七千人,结果组织度既差,器械也都陈旧,攻打小小的范县,竟然花费十多天而不得寸进。
然后,徐龛就从济北折回来了……
第三十章 软弱一至于斯
洛阳方面得到徐龛作乱的消息,不禁大惊。因为祖逖正在病重,荀组便召诸尚书计议此事,大家伙儿都认为,石赵秋后必将再来侵扰,必须赶在此前平定兖北之乱,否则局面便不可收拾了。
因为赵军往攻厌次,所以青州之兵是不可妄动的,乃计划调一支中军南下去应援祖约,同时命泰山太守羊鉴与之东西对进,以剿徐龛。尚书殷峤提出:“羊守非将帅之才,倘若轻命其出,恐怕反为叛军所破,则泰山亦难保安。应当使其固守本郡,发兵截断境上,以防徐龛西蹿,与羯贼相应合。”
荀邃却不肯采纳其言,说:“徐龛之乱,本为周默诬陷,而祖士少受贿以凌迫之也……”一方面向来对祖约没啥好感,另方面祖约贪财,人所共知,因而徐龛所言,实易为人所采信——“未必肯与羯贼相应合。然若战事久拖不绝,候羯贼大举南下,兖州之势危矣!当命羊景期西出以压逼之,或可趁机招抚徐龛。”
羊鉴得到诏命,无可奈何之下,只得调集郡内兵马,西出泰山,复经济北而向东平,陈军遂乡,威迫富城。探马来报,说叛军主力都在西面,方与祖使君激战于范县城下,羊景期大舒了一口气,就打算趁机绕过富城,直取叛军的大本营须昌去。
只是徐龛在谋划之时,唯独担心青州的冯龙、苏峻,虽然对羊鉴和泰山兵却并不放在眼中,又怎么可能毫无准备,敞开后路放其长驱直入呢?羊鉴挥军急袭,路尚未半,突然得报,说泰山郡内群盗纷起,抢掠县乡,截断了粮运……
徐龛就是泰山人,永嘉年间起而为寇,后受祖逖招安,故而在泰山郡内人脉很广。固然羊鉴也是泰山人,但他是宦门望族,人脉主要在士林、豪门之间,于后世所谓的“绿林道”之中,能量就远不如徐龛了。
后人皆谓泰山——“羊可使其治,徐可使其乱。”
故而在徐龛的事先谋划和联络下,羊鉴率领郡兵一离境,泰山郡内立刻烽烟四起,盗寇频起。羊景期生怕粮秣不继,被迫无奈之下,急忙退返遂乡,不敢再深入东平国。
徐龛就利用这个机会,于范县城下大破祖约,祖士少单骑遁归廪丘。叛军衔尾而追,幸亏洛阳方命张平率左军来援,徐龛这才放弃围城,暂时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