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府知府文天祥得知此消息之后,激动的冲到院子里,对着北方跪拜,然后伏地大哭。文夫人虽然知道自己丈夫性格豪迈,容易激动,却不知文天祥为何激动到如此地步。她最初也不敢把文天祥拉起来,后来看文天祥先是哭,不久后又笑,笑了片刻又哭。她担心丈夫出事,这才与侍从一起把文天祥从地上给拽起来。
被拽起来之后文知府也不废话,他立刻跑回书房提笔刷刷点点写了篇文章,修改之后誊抄两份,一份送到地方的《松江日报》去,另一份命人马上发报给临安,投稿给《大宋日报》的读者投书。
等文天祥弄完,文夫人拿起草稿读了起来。有些出乎她意料之外的是,文天祥的文章对于军事上的大胜着墨极少,重点全部放在赵太尉亲自领兵夺回旧都,之后夺回北宋皇陵,让祖宗陵寝得享香火。自此,大宋列祖列宗皆可四时得到祭拜。那些陪葬的高怀德墓,蔡齐墓,包拯墓,寇准墓等大宋名臣们的英灵也能够得到安宁。
文天祥的文章是当天下午才从电报局送到临安政事堂机关报《大宋日报》编辑部,编辑人员读完之后被这激烈慷慨的文章感动的热泪盈眶。之前编辑并没注意到赵太尉夺回祖宗皇陵的事情。宣传内容还是赵太尉夺回西京洛阳的战功。现在文天祥这篇文章当然要放在头版。虽然已经是傍晚,编辑还是强行调整版面,硬是给加了进去。
大宋共和四年八月十五日,最新的《大宋日报》送到了各个订阅用户手中。代理的礼部尚书熊裳看了文天祥的文章后,先是冷笑,接着忍不住放声大笑。虽然是大笑,可他的声音里面实在是缺乏真正的笑意。
第131章 不情愿的和平(五)
大宋共和四年八月十五日,赵太尉府的花厅中,赵知拙放下报纸长叹口气。正在换种地衣服的赵夫人笑道:“叹什么气。难倒担心给太祖上香的路程遥远么?你若是想去,我陪你。”
“你都在说什么啊!”赵知拙苦笑道。
赵夫人白了赵知拙一眼,“三郎夺回陵园,赵氏子孙都可以前去祭祖。等这仗打完了,你不想去汴梁与陵园,我还想去看看呢。”
“唉……”赵知拙再次叹气。他这辈子从来没斗得过他夫人,或者说他一直不太理解他夫人。
“别叹气!”赵夫人不爽地说道,“天下不满三郎之人要多少有多少。我们是他爹娘,此时谁都能叹气,就我们不能!”
“你……唉……”赵知拙只觉得气结,他经常觉得自己的道理与老婆的道理总是凑不到一起。仿佛双方完全不是一个世界。
看着赵知拙这般表情,赵夫人冷笑一声,“哈!你不就是担心所谓‘点检做天子’么。你祖上又不是没做过,有什么好怕。”
这下赵知拙连笑都笑不出来。这的确是他心中最大的心病,被如此赤裸的揭发出来,仿佛没穿啥衣服就被拽到光天化日之下,真是要多别扭就有多别捏。
对自己丈夫的心胸气量,赵夫人已经懒得再说啥。赵夫人觉得赵知拙才学智力都不错,可他并没有具备与才学智力匹配的担当。更具体的说,赵知拙很害怕别人对他的否定。所以他很容易就生出奇妙的想象,好像没人说,事情就不存在。
可残酷的现实并没有因为赵知拙不讲就变得不存在,临安主弱臣强的局面是如此明显,虽然赵嘉仁只是个宗室子弟,杨太后与小官家自始至终也并非众望所归者。在这种时候,身为父母的人当然没必要通过刻意张扬去引发别人的反感,可亲爹娘难倒不该自然而然的站在自家儿子的立场上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