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页

革宋[校对版] 绯红之月 1994 字 2022-10-23

“哼。有什么不放心的?”铁穆尔觉得自己没办法理解忽必烈的心思。

大概年龄的缘故,脱脱也不认为伯颜大帅有啥值得畏惧的。在这样的世界中,年轻人希望年长的家伙们能够赶紧滚到边疆去,将权力中心让出来。所以伯颜大帅到遥远的意大利安身立命,完全符合铁穆尔的利益,也符合脱脱的感觉。在心中盘算着忽必烈的喜好,铁穆尔说道:“三太子,我觉得不如这样……”

第二天,铁穆尔求见忽必烈。见到皇爷爷之后,铁穆尔说道:“大汗,我昨天想着粮食和船队,突然觉得远征意大利消耗太大,国库承担不起。”

眼瞅着三孙子竟然有打退堂鼓的意思,忽必烈登时就不高兴了。草原本就是穷地方,蒙古也一样。从成吉思汗之后的局面,是蒙古杀人无数,把别人家的财富搬运到自己家,才让蒙古在一小段时间里面看着富裕起来。那些歌颂战争的蒙古小曲,重点都是从军出去抢掠的蒙古年轻人到底带回了多少好处。让家里变得如何富裕。

年轻人们坐吃山空,还敢指责国库空虚,忽必烈不满地说道:“必须去远征意大利。你们上次去只是风吹过一样拿了点东西回来。这次你去,要将意大利彻底搬空。”

如果是以前,被皇爷爷这么批评,铁穆尔一定感觉到压力极大。到现在为止,脱脱对局面的预测都变成了现实,铁穆尔按捺住各种情绪,继续下一步计划,“大汗,现在的埃及除了要给金帐供应粮食,还得养着伯颜大帅和他的部众。如果让我去做埃及总管,让伯颜大帅去远征意大利。岂不是两全其美。”

忽必烈听了这个建议,第一反应就是非常不爽。但是仔细一想,却觉得铁穆尔说的没问题。经过今年的真神教徒造反,两河流域的农夫死伤逃散过半,今年的粮食成了大问题。埃及的重要性就直线上升。这么富裕的土地成为大汗直属领地,岂不是不用担心粮食问题了么?

不过这个念头刚完成,新的念头就冒了出来。忽必烈是希望他的孙子铁穆尔能够远征意大利,如同过往的孛儿只斤家的孩子一样,扩张领土。而不是趴在先辈征服的土地上享福。

“你真不肯前去征伐意大利么?”忽必烈眯缝着眼睛问,原本细细的眼睛看着更是纤细。

第232章 不劳而获的体制(九)

连这都能算到么?铁穆尔心中对自己的部下兼朋友脱脱很是佩服。之前他与脱脱讨论怎么才能说服忽必烈的时候,脱脱就讲了他认为忽必烈希望铁穆尔干啥。最后得出的推演反应,与现在忽必烈所讲的一样。

不过高兴归高兴,铁穆尔知道最后的难点已经来了。脱脱明确表示,他并不知道为什么忽必烈现在这么不待见伯颜。按照君臣两人以前的信赖,还有伯颜为忽必烈立下的功劳,怎么都不该变成这样。

但是事情至此也没有别的办法,铁穆尔继续说道:“大汗。现在蒙古四处征伐,出动的兵力多,得到的战利品少。这不是因为蒙古军弱了,而是敌人变强了。我前去意大利的时候见过意大利的骑士,他们穿着通身铁甲,骑弓根本射不穿。那些骑士们作战的时候,并排站立,如同墙一样的推过来。咱们蒙古军的骑士们还是以前的战术,特别是人人都想带着战利品活着回家,所以更不敢和敌人硬碰硬。只能避让。敌人赶走我军,就缩回他们的堡垒里,我们没办法强攻,就没办法获胜。”

忽必烈脸色不善,冷冷的看着自己的孙子。这些话其实也有人和他说过,那些人都被忽必烈当做懦夫给抽了一顿。即便是自己的孙子,这么怂的话也有必要挨鞭子。

“大汗,我认为蒙古制度需要改。不能再每次远征前,或者战前集结兵力。那样集结来的都是些为了战利品的人。一旦战事不利,他们不就跑了么。当年旭烈兀汗的部下怯地不花远征马木留克,战事不利,其他蒙古军纷纷撤退。怯地不花将军不是不能撤退,而是为了蒙古的荣耀才坚持战斗到最后。伯颜大帅当年也是撤回来的。”

“哼!伯颜!”忽必烈忍不住冷哼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