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页

对于她感觉到自己上当受骗后的生气,崇祯皇帝自然料到了,便对周皇后说道:“虽然你是太子亲娘,是为了他好,可太子是国之储君,有关他的事情,必须要慎重之。和外朝相关的,不要插手,免得再被外臣愚弄,明白了么?”

大明在开国之初,曾定下了后宫和宦官不得干政的规矩。不过规矩终归是用来打破的,虽然少,可大明的后宫和宦官干政,也一直是有的。

至于周皇后,她基本上是非常守规矩的。但是,崇祯皇帝不守规矩,估计还有不少次要出京师,因此他通过这个事情,让周皇后知道,就算他不在京师,也还是要皇帝做主。

另外,对于太子和其他皇子的教育,崇祯皇帝其实是早有想法的。不过之前提出来的话,皇后可能会反对。但此时再提出来,相信皇后不敢再说什么了。

因此,趁着这个机会,他便决定对周皇后说了。

第282章 皇子的教育问题

“大明宗藩问题如今已是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朕在西安时就已经决定,从朕的儿子开始,就取消世袭制,爵位每代递减,相信京师这边应该已经有传言了。”

听到皇上说这话,周皇后立刻抛开其他念头,全神贯注地听着。

“宗藩制度再不革新,单此一项,就能拖垮大明。因此,朕意已决,宗藩制度的革新,势在必行。不过朕的儿子,朕总要妥善安排好才行。”崇祯皇帝看着周皇后说道,“混吃等死的那种,朕是不希望的,朕希望他们都能在青史留名,也就不枉他们生在皇家一趟!”

听到这话,周皇后的眼睛就亮了下,青史留名?

“朕决定让他们从小就学各类学问,从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一类,而后精通之,朕相信,他们在朕的帮助下,肯定能青史留名!至于太子,也是要学,不过不是以前的帝王心术,朕称之为管理学,管理大明帝国的学问。”

周皇后虽然有其他子女,可最为关心的,当然是太子了。听到崇祯皇帝的这番话,他自然是高兴的。皇上英明,亲自教学,那太子也能如同他父皇一般英明的话,自然是最好的了。

可谁知,崇祯皇帝话锋一转,却又对她说道:“不过太子长在宫中,不知民间疾苦,这一点,已经多次表现出来,朕很不满意。唐太宗说过,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他不知道这一点,朕是不放心江山社稷在将来传给他的。”

“陛下所言极是!”对此,同样从小户人家吃苦长大的周皇后,立刻点头赞同,不过她也话锋一转,给儿子辩解道,“不过太子年纪还小,还不懂事,陛下教教他,他自然就会明白了。”

“嗯,所以朕决定让他先在宫中体验生活,做些平常宫女内侍在做的事情,还有宫中禁卫所做的事情。而后,朕还打算让他出宫去看看民间疾苦,了解民间真正的情况。只是在宫里一辈子,是不可能真正了解大明帝国,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帝王的。”

虽然崇祯皇帝事先已经进行了铺垫,可他此时说出来,还是让周皇后大吃一惊,不由得立刻犹豫着说道:“陛下,太子身份尊贵,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