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六位亲王绝对没有先皇厉害的啊?先皇在世的时候,都是把他们压得死死的!”
“是啊,连先皇在世时,对明国都处于劣势,都没听说过有打赢过明军,那接下来怎么办?”
“……”
而和建虏联系比较深的那些蒙古部族,在之前的时候因为消息来源迟缓,因此事后有意探听建虏内部的消息,因此,又获得了不少有关皇帝换人的消息。
“什么,原来先皇是被气死的?吐血而亡?”
“什么,礼亲王也被明国皇帝抓了,然后还放回去了?那岂不是说,如今大清主政的六位亲王中,至少有三位是明国皇帝的手下败将,还是抓了又放的那种?”
“金州也落入明军手中,那岂不是和关宁这边呼应,一东一西,把大清给夹住了!”
“大清连续打了败仗,被明军一口一口的蚕食,这还能有救么?”
“……”
于是,就这样,草原上的这些部族,越是对明清战事了解多的,就越是担心大清的未来。与之对应的,也对自己部族站在大清这边,产生了严重的忧心。部族的未来,该怎么办?
类似这样的担忧,其实在辽东建虏内部,也是存在的。特别是金州的三千建虏军卒被放回去之后,更是带去了对明军的恐惧。甚至有些人在私下里暗自给自己要好的人传授经验:如果遇到优势明军,千万不要抵抗,反而能活命!
这些心理上的变化,很快就传导到和明军的斥候战上面。特别是关宁军这边的夜不收,能明显地感觉到,他们在遭遇建虏探马的时候,所受到的压力明显小了很多。如此一来,关宁军这边虽然没打过胜仗,但其信心却在增长。
和建虏战场形势的变化,也刺激到了蓟辽总督洪承畴。
一直以来,他领兵打仗,讲究地是稳为主。可是,这几年内,他毫无建树,而卢象升那边,却混得风生水起,不时能立下一个大功。关宁这边,不管怎么样,总要做点事情吧?
之前的时候,洪承畴就有过心思,柿子捡软的捏。他在几年前就把目光盯到关外蒙古部族身上,这两年,也陆续收到了不少消息,他就琢磨着,自己是不是也该打上一仗了?
相对卢象升或者孙传庭来说,洪承畴更懂得人心。也是因此,在原本的历史上,孙传庭和卢象升都是各种得罪人,但是洪承畴却能左右逢源,一路升官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