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百姓觉得赈灾之后,大家的生活都会回到原来的情况,干嘛要走啊?
而今听到,走得都是乡下百姓,州城中的百姓,与有关系的人,一个都没有走。自然是怨声载道。
张明心中暗骂:“是那个狗官,想出了这个主意,不要让他落在我手中,我定然将他千刀万剐。”
只是张明不管内心之中有多少怨言,他也知道,这个时候不能乱来,只能老老实实带着母亲与妹妹上船。
这船本来是运粮船,上面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棚子,一百多名百姓,就好像沙丁鱼罐头一般挤在里面,而船尾有布幔遮住一个地方,那就是解手的地方。
张明上船之后,有一些晕船。
倒是张小妹,精神的很,因为赈灾粮来了,吃了几顿饱饭,本来病恹恹的样子顿时没有了。小孩子不懂大人的伤悲,此刻,她很好奇这一场旅行,更是与船上几个小孩子玩到一起了。
倒是张明靠在船上,一动也不动,稍稍一动就难受到紧。
不过数日,张母推了推了儿子的肩膀,说道:“到了,到了。”
张明着才迷迷糊糊睁开了眼睛,抬头看过去。却看见一个非常大的码头,延绵十里有余,还有一条水道,不知道通向何方。码头上密密麻麻都停着大大小小的船只。
不少都是运粮船,正从北京发向各地。
而今北京南码头,已经成为北京物流中心之一,而张明看到的那一条水道,是通向北京南湖的,如果船只太多的话,也是可以直接使进南湖,而南湖这里又是船只另外一个停泊地。
既然,北京东迁是为了水运方便,何夕自然要将这种方便,完全发挥出来。
张明一手抓住母亲的手,一手拉住妹妹,跟随着大队人马下了船,一下船,就看见下面有无数人喊着,说道:“这边蒲州社召人了,每月一两银票,包吃住。”
“北京建设社,我们是朝廷的衙门,每月八百钱。”
一时间,热闹的好像菜市场。
张明有些不知所措。
这个时候,一个吏员过来,看了看从船长那边收过来的名录,说道:“大家听好。这里有很多人招工,你们可以直接去,不过需要单位到衙门担保落户才行。如果一时间找不到,可以来找我。我就在码头边的衙门哪里。衙门这一段时间,会管你们吃饭的。但是时间长了,一直招不到工作,那就没有办法了。辽东,东北,漠南,都缺人屯田的。我劝你们赶快找一个工作安定下来最好。”
张明一时间迷迷糊糊,随即这个吏员,挨个给他们发了一个单子。张明粗识几个大字,看了半日,才发现上面,有他们一家三口的名字。具体什么却不知道了。
这其实何夕制定的特别路引,如果真要说的话,可以说是户口。
每一个过来的人,都会发这个,然后拿这个去找工作。然后找到工作之后,让工作单位,去规划司报备,从而这个户口就在北京落下了。算是北京城的百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