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更是如此。
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亲族做根本,对于封建王朝的问题都是影响很大的。汉高祖杀功臣,李唐能善待功臣,恐怕也有皇族将领有关系,汉高祖起身低微,没有强大的亲族,故而依靠外戚,甚至成为了汉朝的惯性。所以刘氏对功臣刻薄。但是李唐虽然功臣不少,但细细分辨,就会发现,李唐宗室将领从来不少,能打也有好些,正是有这些人在,那些外姓功臣的猜忌就不会太深。
朱元璋创业的时候,就面对这样的问题。他没有一个可以信任的人。
等朱文正投奔过来,朱元璋有多高兴。几乎一直将朱文正带在身边,当副手心腹来培养。朱文正也很争气。为人坚韧,能打硬仗。
朱元璋对朱文正最亲的时候,可比亲儿子还亲。马皇后对这个侄儿,也是非常好,一切都安排最好。
但是朱文正是什么结果?
马皇后而今想起来也很难受。马皇后其实很明白自己这个枕边人是什么样子的人。
朱元璋是一个深情且无情的人。
深情与无情之间并不矛盾,因为朱元璋的悲惨的童年,让他有着异于常人的感情,如果朱元璋的感情阈值,还如寻常人一样,估计他自己都是茫茫乱世之中的游魂而已。
这是他必须有的无情,那就是对人世之间,寻常悲欢离合,人事纷纷的淡漠,至亲之死,儿子之死,对朱元璋来说,和寻常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别人或许心丧若死,但是朱元璋说不伤心是假的。但是伤心到影响到朱元璋的理智判断?对不起,没有。
这是朱元璋的无情之处。
而朱元璋的深情在于,正因为他吃过世间万般苦楚,他一开始想要做的事业,就与天下诸侯不一样,是出自朱元璋一个朴质的想法,那就是不能让天下人承受他一样的苦楚。
所以,朱元璋不滥杀,所到之处,以屯田为先,严肃军纪,百姓称之为菩萨兵。严明法度,保护百姓,即便是大将犯法,也毫不容情。
与乱世之中其他诸侯完全不一样。
这是朱元璋的深情之处,人的情感是有一个总数值,朱元璋大抵在深情的地方加得太多,于其他地方就太少了。再加上朱元璋对人性本身的不信任,这种无情与多疑夹杂在一起,更是很难让马皇后对朱元璋将来的举动,有偏正向的判断。
当然了,马皇后也知道,朱元璋毕竟是人,是人就有人之常情,朱元璋身上的人味,大抵维系她与太子身上。甚至她此刻反省,也不知道,朱元璋对太子的看重与爱护,有多少是父子之情,又有多少是对大明自己政治继承人的感情。对自己大业承继的感情。
从朱元璋对何夕的态度,超过很多皇子就能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