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不好过前文也说过了。
总之一句话,就是大明开拓南洋的时间太短,大明在南洋的根基太浅薄了。中原有事,让很多本地土著都蠢蠢欲动了。而朱允炆在东南的胜利,对南洋土著来说,也是一种震慑。
所以,南洋诸王都纷纷派人朝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但是朱允炆的好心情,被安陵堡之战,唐胜宗战死这样劲爆的消息给引爆了。
朱允炆虽然对唐胜宗并没有什么好印象,但是他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在而今这个时候,朱元璋留给他的这些老将,才是他最宝贵的财富。
虽然这些老将,一个个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是外人很多时候与其说是敬畏朝廷,还不如说敬畏这些具体到每一个人的人名。
所以,唐胜宗之死,对内外震撼都非常大。
唐胜宗这样大将,说死就死了,这严重影响四方对朱允炆朝廷的信心,朱允炆也担心,他之前觉得,这些老
家伙们,虽然一个比一个难搞,但是总算是能用。先打赢,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
而今忽然打不赢了。
这里面的问题就大了。
而朱允炆内心之中,还是有一个怀疑的。
是真打不赢,还是假打不赢,或者说不想打赢?
朱允炆眼神之中,无数复杂的目光闪过,一瞬间,不知道想了多少事情,不管怎么说,先召见下面大臣。尤其是几个国公来商议大事。
魏国公徐达早就不来。
朱允炆登基之后,徐达就不上朝了。什么事情都抱病。只是冯胜却到了。
一来冯胜没有徐达的那么硬气,二来,冯胜也想看看大明走向何方。他虽然上朝不说话,但是叫就过来,就好像是石柱子一般。
朱允炆目光扫过冯胜,也没有指望他说话,直接问韩国公李祺,说道:「韩国公,安陵堡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祺来之前是做过功课的,立即上前将安陵堡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讲解一番,最后说道:「此战,非唐胜宗之过,实在是贼人在安陵堡屯下重兵。」
「臣也查了。此战守将张明,沧州人。打遍沧州无敌手,而今为何府世子的武艺老师。乃是何夕之心腹。可见,何夕对此战之看重。」
李祺对张明的背景稍稍做了一个艺术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