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友德心中暗道:“只要老郑能拿下沧州。或者,仅仅截断运河。这一战也就结束了。吃了叶沈所部,我倒也看看,北京还有什么可折腾的。”
只是这个时候,忽然一个骑兵过来,呈上了一封书信。
傅友德打开一看,闭门沉思。重重一巴掌拍子大炮上,说道:“废物。”
他得到的自然是郑遇春的失利的事情。他算算时间,因为顺流而下,这叶沈已经走了一夜了,今天中午或许下午,就能到沧州。也就是郑遇春已经失去了时间。
傅友德本来还想追击。但是此刻看来已经不用了。
这如何让他不恼怒啊。
但是再恼怒又能如何?他什么也做不了,郑遇春这样的将领,不是他想处置就能处置的了的。
更让傅友德感到无奈的是。今后这些老将们,他不知道该怎么用了。
如郑遇春,前半段执行的很好。千里迂回,又快又稳当。几乎是杀到城下了,对方还不知道,不管其中用了多残酷的手段,能达到这一点就够了。但是后半段,几乎是脑壳子被驴踢了。
他还活在二十年前。
不怕身边是庸才,庸才也有庸才的用处,总不可能身边的人都是天才吧。但是这样一会神才,一会蠢材,就让人不知道怎么办了?
而且傅友德能不用吗?
不能。
傅友德在南京这边也不是一言堂。很多方面都要平衡的。
在傅友德看来,大明开国将领,渐渐成为一笔负资产了。但是在南京看来,依旧是将星如云啊。只是这些将星就好像是法国二战的将领,这些将领在一战的时候都有上佳表现。但是到了二战,只能当投降总统了。
傅友德无奈之余,只能安慰自己。心中暗道:“不管怎么说,这一战总算是胜利了。”
到了这一步,局面就进入收尾阶段了。
傅友德收拢各路兵马,占领河间南部。并一封书信送到了安陵堡张明手中。
------
张明站在安陵堡城头上,已经彻底听不到炮声了。再加上这一封书信。张明对外面的局势已经有了判断。
书信上说,叶沈大败,损兵折将。十几万大军,仅以身免。要他识时务,弃暗投明。
只是张明不相信,叶沈会败的这么惨。而且张明觉得,这一封书信之中,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人物,这个人物不是别人。正是何夕,如此重要的战事,何首辅岂能不在。
即便不在前线领兵,最少也要在后方坐镇才对。
这一封书信之中所有战况之中,根本没有写何夕。
所以这一定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