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不将对手的血流干,就将自己的血流干,并没有第三个选择了。
但是在火铳战法上,北军显然要比南军成熟。
当北军第一列承受的伤亡足够多的时候。
一声令下,第一列立即撤退,顺着后队留下的痕迹。撤到后面了。
随即,又面对火炮一阵轰击。
然后第二列生力军已经到位,与南军继续对射。
这就是后退决战法。
从整体上来看,北军是层层后退的。尽可能保持与敌人的距离,用火力杀伤敌人。
这种战法层次分明,要求中下级军官必须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撤退的时候,也不混乱。特别是后一点,尤其重要。
要知道。撤退标准就是达到一定的伤亡比例。再打去就可能崩溃的情况下,才让撤退的。
这个时候,一旦失控,撤退就变成了溃退。
那就大事不好了。
但是一旦做好了,就能给将士们更多信心。让他们知道,他们始终是有退路的,上面不会看着他
们被打光的。虽然战场上,谁都会死。但是火铳对射,更多是运气,看谁倒霉。只要能坚持下去,上面就会给一条生路了。
如此一来,北军反而能比南军承受伤亡。
这种种安排之下,北军与南军的伤亡比,大概在一比三。死三个南军,才有可能打死一个北军。
而盛庸也看到了北军阵法精妙之处。但他没有办法更改。
一方面,中下层军官都是冷兵器时代成长起来的。对于火器打法其实并不是太熟悉的。更多是文盲,他们对新知识接受程度很低。
这种在枪林弹雨之中,变阵自如能力是完全没有的。
这不是一个人的能力,而是一个体系的能力。
在战场上,营官千户,排长百户等这些军官,必须站在队列一端。指挥射击,他们面临的危险一点也不比冷兵器时代冲阵的军官差。
甚至还大。
原因很简单冷兵器时代军官,都有很好的装备与盔甲,在战斗之中,很难被杀死。但是火器时代不一样了。即便还有盔甲,面对火器,很多时候也并没有什么抵抗能力。
在滑膛枪时代,他们与士卒一样,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不过是赌自己运气好与坏而已。
细细算来死亡概率还要更高一些。
军官战死,并不是什么稀奇的时候,而即便军官战死,北军的变阵也没有变形,因为有足够的替补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