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何夕在文章之中没有具有说皇帝如何不神圣,他仅仅说皇帝如何神圣。那就是为百姓谋福祉。秉承民重君轻的态度。
皇帝是天子的时候,儒生们用天人感应来制衡皇帝。而今皇帝神圣性寄托于民重的时候,用来制衡皇帝就是民意了。
这里面有太多可操作的地方了。
这个议会的重要性一下子上去了。
而且有些事情,不用说的太明白。很多人都能看懂。
自然包括了朱雄英。
朱雄英看着这一篇文章,呼吸都急促了。
这一瞬间,他真有一些忍不住了。
他知道,这样的文章此早要来。中世纪打破了宗教神圣性,才有后面的事情。而儒生们维护天子的神圣性,其实也不是维护天子,而是维护这个国家。
毕竟,一个大一统国家太难以维持了。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朝廷早就分崩离析了。
但是总体上来说,
用天意来制衡皇帝,皇帝尚且能接受,有人是明白,所谓的天意不存在,不过是假借之而已。但是有很多人其实真以为有什么天意。
总体上来说,上天其实并不怎么发表意见。天意也是不好借的。
但是民意这东西,就太复杂了。
谁是民?谁的意?
而且民意这东西是能***纵的,如果用民意来制衡君权,只需制造一个民意就行了。对皇帝来说太不利了。底层逻辑上,削弱了皇帝的权力。
只是朱雄英能不答应吗?
朱雄英很清楚,何夕在很多事情上是可以妥协的。比如很早就说明了,他最多担任两任首辅,他就退下来,也愿意将权力交给朱雄英。
但是这一切前提是何夕要完成自己的改革。朱雄英接管到的权力,也不是封建君王的权力,而是一个资本主义皇室的权力。
这两者的权力相差太大了。
朱雄英对今日有预期,但是即便再有预期,面对这样的局面,也差点忍不住。朱雄英说道:「首辅看着办吧。」
何夕自然也听出来朱雄英语气之中不满。
何夕也想过用缓和一点的办法,但是思来想去,是不可能的。
皇帝能对天下予取予夺,这本身就不符合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