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一个事实。
自从战事进入火器时代了,军队组织能力,指挥能力,是比勇猛更重要的事情,让金生玉指挥一个战场,主持一场会战,金生玉或许合格。甚至表现出色。但是这种军队分布在几十里的范围之内,分别交战。彼此之间甚至连炮声都听不到的战事。
委实难为很多将领了。
特别是一些蒙古将领。
蒙古将领的功绩很多都是在战场上,奋不顾身的厮杀得来的。但是而今战事已经不需要他们这样做了,而是要求将领做在指挥部,看着地图,听得报告,确定对方意图,决定向什么地方投入多少兵力。
这样的战事,的确是金生玉不合适做的。
可以说,北军已经有了十二个军,六十万成建制的新式军队,奈何还没有十二个完全合格的军长。很多将领还都是沉浸在之前战事原则上。或者说,根本是被自己的功绩抬到了不适合自己的位置上了。
这一点,盛庸就胜过了金生玉。
放在北军之中,盛庸的才华胜任一个军长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让他来指挥第三军,打得绝对比金生玉好。奈何盛庸麾下的将士虽然也算精锐,但是在各方面比起
北军成体系的训练,还是差了一些。
不过,金生玉也不是傻子。
他停滞了两日之后,很快就搞明白,自己被盛庸给涮了。
他先是恼羞成怒,随即接受了现实。那就是接受自己比不上盛庸这个现实。随即他就有了决定,那就是按部就班的进攻。
不要想什么新奇的花样,按照参谋部最标准的计划,一步步向前就行了。
于是,南下彰德的路上,遇见敌人阵地。金生玉也不逃避了。分三个团三面围攻。如果敌人来救援,骑兵插后。
盛庸在之前如此对金生玉,也不是要羞辱金生玉,而是对金生玉的一场试探,那就是当战场规模扩大之后,金生玉的指挥能力怎么样?
金生玉自己知道管不过来了。于是,就限制在眼前的战场,不让大军超出自己视线太多。而盛庸面对这样的战场,更是无比熟悉。因为这本身就是盛庸的预设战场。
于是,战事进入了盛庸的节奏。
虽然金生玉仗着自己强大火力,步步紧逼。盛庸是步步后退。但是盛庸本部人马动用的并不多,反倒是河南很多卫所在盛庸的指挥之下,承受了金生玉一次次进攻。
这固然是盛庸想要保持战力,但是更多的是盛庸发现。如果仅仅用火器固守坚固的防线,其实对军队的训练可以降低很多。
所以这些卫所军在一次一次火线练兵之后。习惯火器征战之后,让他们做一些防守性的任务,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