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唐军眼皮子底下测量长江,这是掉脑袋的事情,肯定不能公开行事,只能暗中活动。经人介绍,樊若水来到采石矶附近的广济寺当了一名和尚,借此身份掩人耳目,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采石矶一段江面,来来回回勘测了十几回。
要搭建浮桥,必须要有固定浮桥的桥墩。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这泸定桥就是由数根铁链,连接大渡河的两端的桥墩,铺设木板而成的。
为了给浮桥找一个牢靠的桥墩,樊若水就以“广种福田”的名义,建议广济寺在牛渚山临江处凿石为洞,洞中建造石塔,供奉佛像,以保佑过往船只的平安。
樊若水亲自督工,不到两个月,石洞石塔顺利完工,浮桥的桥墩也有了着落。
开宝三年(970),樊若水将测定的水文地理资料绘制成图后,便离开广济寺,直奔宋都东京去也。
这天,赵匡胤正和众大臣商议如何攻打南唐,侍卫来报,有个从江南来的书生樊若水,要求面见圣上,求取官职。
赵匡胤听闻江南书生来求官,料定此人定有真才实学,便宣他上殿。
樊若水首先向赵匡胤献上了一份大礼:他亲手绘制的《横江图说》,一张突破长江天险的地图;接着,樊若水又向赵匡胤献上《平南策》,“请造浮梁以济师”。他建议赵匡胤在长江上搭建一座浮桥,宋军就可以顺利突破长江天险,兵临金陵城下。
赵匡胤看后龙颜大悦,笑道:“朕得此横江图,南唐李煜小儿已尽入我囊中矣!”
当即命人给樊若水赐座,亲切地问道:“你叫樊若水,为什么要取‘若水"这个名字呢?”
樊若水道:“草民自幼喜好读书,看到唐朝有个尚书右丞叫倪若水,为人刚直,甚是仰慕,所以也给自己取了这个名字。”
此话一出口,旁边侍立的大臣差点儿没笑喷了。原来唐朝那个大臣叫倪若冰,不叫倪若水。“冰”字是在“水”字的左上角加上一点,如果不仔细看,难免会把“冰”看成“水”。~~
赵匡胤虽然行武出身,当上皇帝后,也开始爱上读书,对古代的一些君君臣臣的史料还是知道的。他佯装不知,笑呵呵地道:“看来你对古人的事迹知道的还不少呢,不错不错,那朕就给你改个名字,你就叫樊知古吧。”
大宋皇帝亲赐嘉名,这是何等的荣耀,樊若水立即跪倒,山呼万岁,谢主隆恩!
赵匡胤要为樊知古加官进爵,樊知古道:“请圣上准许知古参加进士考试,臣想凭真才实学考中进士,到时候再任命臣官职,若臣不中,那是臣才疏学浅,臣愿意一生白衣。”赵匡胤点头应允。
很快,樊知古参加东京的科考,进士及第,经吏部铨选,授舒州军事推官,并获得参与征伐南唐军务的资格。
根据樊若水的《平南策》,赵匡胤真的开始着手准备建桥。这可是历史上前无古人的一项惊世之举,两个敢为天下先的人走在了一起,一个敢想,一个敢干;一个出钱,一个出力。一切都有可能。
作为总设计师,樊知古全程参与整个建造工作。人有。
的时候就是欠一个说法,缺乏安慰,樊知古终得重用,深感皇恩浩荡,敢不效死命。
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当李煜还在醉生梦死之际,他不知道,那个让他曾经嘲笑不止的无名小辈,如今已经成了大宋的军事高参。一个樊知古,能抵百万兵。
一介草民樊若水叛逃的消息很快传回南唐,大臣们纷纷要求严惩其家属。李煜又怯于赵匡胤的威势,不敢把那樊氏家人怎么样,只能软禁了事。很快,大宋使者来到南唐,要求带樊若水的家人到东京,李煜不敢得罪宋廷,就只得将樊若水家人待若上宾,又是送礼,又是赔罪。得罪叛国者的家人,就是得罪赵匡胤,殷情小心,向他们赔罪,就是奢望他们能在赵匡胤面前为自己美言几句。
可怜一代国主如此奴颜婢膝,仰人鼻息;可惜了一代大才含恨离乡,若水变知古。没有谁对谁错,各大板。
◆知己知彼
《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法。”
孙武子教导主帅,不要拿国家的命运,去赌小概率事件,没有胜算的战役不要打,真正的胜利是打败了敌人,自己的实力还能得到提高,两败俱伤不是真胜利。打仗须做好一切准备功课,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为征伐南唐,赵匡胤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
开宝三年(970),南唐落魄秀才樊若水投奔大宋,献上“建浮桥以渡宋军攻取南唐”的《平南策》,在荆湖之地,赵匡胤依照樊若水的计策建造了数千艘黄黑龙船。
开宝四年(971),大宋首先灭掉南汉,彻底解决了南部疆域问题,斩断南唐一切可能的外援。割据政权,除了北部的北汉,只剩下东南方的南唐和吴越。为避免南唐吴越联手,赵匡胤采取积极拉拢吴越,孤立南唐的策略。
开(972)闰二月,大宋行使反间计,借刀杀人,让南唐自断臂膀。李煜赐死了南都留守林仁肇,大宋轻松除掉了南唐最能打的第一虎将。
开宝六年(973)四月,赵匡胤派遣翰林学士卢多逊出使南唐,以给李煜过生日为噱头,刺探虚实。
卢多逊,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后周显德初年,考中进士,授任秘书郎、集贤殿修撰。~~大宋立国,历任祠部员外郎、权知贡举、兵部郎中、太原知府,入为翰林学士。
卢多逊博涉经史,聪明强记,喜用术数,有谋略,计谋常常成功。赵匡胤喜欢读书,卢多逊就让史馆的图书管理员告诉自己,赵匡胤每次都借阅了什么书,他也取一套相同的书,快速阅读一遍,等到赵匡胤问到书中的事情时,卢多逊都对答如流,这让赵匡胤对他刮目相看,同僚们也都很佩服他。
在翰林院时,每次召对,卢多逊常常攻击赵普的短处,让赵普很是不爽,因为互撕,二人一直不和。赵普常对人说“身为开国旧臣,总被权幸大臣中伤”,这权幸大臣指的就是卢多逊。
开宝六年,卢多逊出使南唐,回朝后升任中书舍人、参知政事。后官至吏部侍郎、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兵部尚书等职,成为大宋初期的宰相。
卢多逊出使南唐,一到金陵,就展开糖衣炮弹攻势。对南唐上下都很客气,又是送礼,又是请客,很快和南唐君臣打成一片。
南唐人发现,跟之前颐指气使的“天使”(上朝派来的使臣)相比,这位天使非常温和谦卑,很懂礼貌,很仁义。南唐君臣很感动,他们很快和卢多逊成了好哥们。
无事献殷勤,非女干即盗。卢多逊跟一群即将亡国之人搞得这么近乎,只能说明,卢多逊醉翁之意不在酒。
等到卢天使大人坐船离开金陵时,南唐的大臣们都纷纷送至江边,依依不舍。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哥们,你慢走啊,有空来玩啊。”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卢多逊走了,留给南唐上下一肚子的失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