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道:“我这腰带,你们都可以看到,就是围绕汴都的汴河、惠民,这三条河啊。”
钱俶听后觉得十分惭愧,原来赵匡胤才是真正的心系苍生,自己跟他相比,只有星星之光,赵匡胤却有皓月之明,是真正的佛光普照,真是自愧不如。
为了让钱俶明白自己对吴越的和平诚意,赵匡胤传旨,钱俶上朝可享受“剑履上殿、诏书不名”的特殊礼遇!又破例封钱俶妻孙氏为吴越国王妃。
对赐予钱俶“剑履上殿、诏书不名”的特殊礼遇,赵普等朝臣并无异议,官家的心思大家心知肚明,这不。
过是一种荣耀,并无任何实际意义。但是封钱俶妻为吴越国王妃一事,却引来了众多朝臣的强烈反对,“遍阅典籍,未见有载”,这种事,以前各朝各代均未有过。
君无戏言,赵匡胤力排众议,一锤定音:“恩自我朝出,有何不可?是为典!”规矩是我立的,从前有没有没关系,从我大宋开始,现在不就有了吗?
钱俶也向赵匡胤表态,愿意纳贡称臣,支持国家统一,吴越作为大宋的属国,自己就是个看门的,只要皇上您乐意,钱氏愿意一直帮您看管吴越。
赵匡胤听罢哈哈大笑,君臣彼此相处得还算融洽,钱俶也渐渐地觉得不那么尴尬了,心里的恐惧感也消减大半。
姓氏是标示家族血缘的符号,当时,大宋正在编修《百家姓》,该书的前四个姓氏的排列是“赵钱孙李”,这是赵匡胤有意安排的。赵匡胤是皇帝,他的“赵”姓理应为首;排在《百家姓》第二位的“钱”就是钱俶的姓;钱俶的妻子孙氏的“孙”姓排在第三位;因南唐已除去国号,故将南唐后主李煜的“李”姓列为第四姓。
这种姓氏排列,对钱俶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千百年来,《百家姓》成为学童必读的启蒙书籍而广泛传播。
钱俶虽然在汴梁城中每日忙于宴饮、应酬,可是心里无时不在盼着早日回到钱塘,只是不敢有所表露。
一天,钱俶得知赵匡胤将要西幸洛阳的消息,便请求随行护卫,赵匡胤似乎洞察了钱俶归心似箭的心情,为表和平的诚意,他推心置腹道:“南北气候有异,天气马上就要热了,还是赶快回杭州去吧!随从护驾的事情就交给孩子办吧。”
钱俶连忙跪倒,拼命磕头,谢主隆恩,突觉不妥,急忙又道:“微臣此地一别,愿三年一至京师以慰思慕天颜之苦!”钱俶这是投石问路,如果赵匡胤允许他三年一朝,长此以往,吴越做为大宋属国将会长期存在。
赵匡胤也是心知肚明,却举重若轻,避而不谈敏感问题,含糊其辞道:“川途迂远,往返不易,等到朝廷下诏召你入朝时再来吧!”
大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三月,在开封逗留了三个月后,钱俶留下长子钱惟濬在朝伴侍赵匡胤,自己踏上了回国的路。临行前,赵匡胤密赐黄绫布包一个,嘱咐他到半路上再打开看。
过了长江,钱弘俶拆开布包,里面全是宋朝大臣们要将钱俶扣留下来,乘机灭掉吴越国的奏折。钱俶深切感受到了赵匡胤对于他的厚爱和诚恳,也明白了赵匡胤的良苦用心。
赵匡胤为什么不急着对吴越用兵,或许他也听说过“钱镠家训”的事,对里面的“凡中国之君,虽易异姓,宜善事之”等内容也知道个八九不离十。《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能不打仗,兵不血刃收取一国,这是善之又善的战略方针。
◆雷峰塔成
回到杭州的钱俶,亲自监造雷峰山上的宝塔,吴越亡国只是早晚的事情,他要跟时间赛跑。
太平兴国二年(977),历终于建成,原本计划建造千尺十三层,由于国内局势紧张,钱俶心中忐忑,宝塔只建就草草收工。
塔成之时,钱俶亲自为《华严经》刻经撰写并书跋文。 恰逢大宋追谥钱俶的夫人孙太真为“皇妃”,为感谢皇室封皇妃之恩,钱俶便将所建的宝塔,命名为“皇妃塔”。民间口头相传,传成了“黄妃塔”。由于宝塔是坐落于西湖雷峰之上,杭州人又叫它“雷峰塔”,“雷峰夕照”也成为西湖十景之一。
从此,这座倾注了钱俶一生心血的佛舍利宝塔,也成了华夏子孙心目中最为挂怀的一座塔。
宣和二年(1120),方腊起兵攻陷杭州,雷峰塔遭火焚,南宋庆元年间重修。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有一股倭寇藏身在雷峰塔中不出来,明军士兵就纵火焚烧。
雷峰塔,想用大火烧死他们。大火过后,塔外边的木头全烧没了,仅剩里边的砖砌塔身,雷峰塔无以前之壮美。
此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开始在民间传诵,人们受《白蛇传》故事的影响,为了让白娘子重获自由,从心里希望雷峰塔早点倒掉。雷峰塔在被焚烧后的三百多年,一直没有重修。
清康熙、乾隆南巡时也曾多次前来参观打卡,就是不提修缮古塔的事。 无错更新
大清初年,杭州一带闹蛇灾,到处都是小蛇,专吃小蚕,破坏了养蚕抽丝。有人突发奇想,既然雷峰塔是专镇蛇妖的,咱们去拿块塔砖回来,放在家里头兴许能辟邪驱蛇,于是,你一块,我一块,十里八乡的都来这里扒塔砖。
后来又有人说,雷峰塔的塔砖塔土,可以熬水祛病健身。如此一来二去,雷峰塔底层的砖土不断被民众挖取,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把个千年古塔挖成危塔。
民国十三年(1924年)九月二,一场大雨过后,雷锋塔终于不堪重负,轰然倒塌。塔倒的那一刻,围观的人群一片欢呼,在大家的心目中,白娘子在被镇压了千年以后,终于得救了!
雷峰塔倒了,白娘子得解脱了,压在民众身上的封建、压迫、民主的三座大山,依然存在。生活不易,如今压在老百姓身上的三座大山亦或是看病难、住房难、上学难。
世间再无雷峰塔,雷峰从此深藏在人们的记忆里。雷峰倾塌,珍贵文物《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出土,开卷处就有:“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国钱俶造此经八万四千卷,舍入西关塔砖,永充供奉。”
共和二年(2001年)开始发掘清理雷峰塔遗址,塔心部位发现地宫,里面放置的都是吴越王钱俶和众位大臣捐献的宝物,包括那件让吴越国奉为无上至宝的“佛螺髻发”佛舍利,以及纯银阿育王塔、鎏金铜释迦牟尼佛说法像等珍贵文物七十余件,一时间轰动海内外。
共和三年(2002年)十月二,在原塔的遗址之上,一座高四十九米,楼阁式结构的雷峰塔,历经千年沧桑,终于重新矗立在西湖岸边。
登上雷峰塔,一览西湖全貌,南北高峰,俯仰天地之间,遥想当年吴越王钱俶造塔之艰辛,感怀钱塘千年一梦的沧桑巨变。
◆有国百年心愿足
钱俶常在功臣堂处理政事,从开封归来后,他命人将他的座位挪到东侧,问其原因,钱俶道:“西北是神京汴都之方位,我吴越虽在千里之外,若在圣天子的位置端坐,我心中怎能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