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飞龙在天 第七十七章 无中生有

大宋的天空 墨尚花开 2952 字 2022-10-26

这也只是后人的猜测,毕竟没有人亲眼见过,连赵光义都没见过。这不是哥德巴赫猜想,猜测是很难站住脚的,达尔文猜测人士从猿猴演变过来的,事实证明,他的猜测基本上是胡说八道。

如果“金匮之盟”实有,要知道,赵匡胤是开国之君,那一年他才三十四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的二儿子赵德昭已经十一岁,那是孝惠皇后贺金蝉生的,不可能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赵匡胤英明神武,所有的事情都考虑得头头是道,滴水不漏,在传位这件事上,他更不可能有得半点的马虎大意。

因此,从古到今,在假设“金匮之盟”可能存在的前提下,更多的人支持“三传论”。

在司马光《涑水记闻》、王禹偁《建隆遗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著中对于“独传约”和“三传论”,这两种说法都有大致类似的记载:“或谓昭宪及太祖本意,盖欲太宗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故太宗既立,即令廷美尹开封,德昭实称皇子。”

大家都明白:赵匡胤去世时,赵德昭已经二十六岁,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赵匡胤二十六岁时,已经做到开封府马直军指挥使,开始掌管禁军了。

赵匡胤虽然没有明确立赵德昭为太子,从对赵德昭的历练和培养上,他的职位后来已经位列宰相之上,种种迹象表明,赵德昭是他内定的接班人。

也就是说,很多学者,只是记述了“金匮之盟”这件事,言外之意是:金匮之盟是他宋太宗赵光义和赵普共同炮制出来的,为赵光义篡位扯的一张“遮羞布”,如此而已。事实上,赵光义继位后,赵普迫于压力,默认有这么一说,也未可知。这种模棱两可的处理方式,成了赵光义留下的传统,赵构不是也给岳飞安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吗。 _o_

得到潘美的奏报,第二天,赵匡胤就在王继恩、潘美、薛居正的陪同下到赵光义的府上视察了一回。与其说是兄弟之间的走动,不如说是寻找线索和施压。

见到赵光义,赵匡胤笑道:“晋王龙行虎步,且生时有异,望之也是太平天子。”

赵光义赶紧施礼道:“臣见驾!‘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臣能做个太平王爷,已经是蒙祖上大恩,蒙陛下福荫,太平天子,臣不敢奢求,也从未作此想,陛下切不可开如此玩笑,臣诚惶诚恐。”

赵匡胤哈哈大笑,赵光义脊背直冒冷汗。众人延至逍遥亭落座,煮茶听曲品尝细点,说笑一阵子,太监王继恩上前奏报,行营先锋使曹翰,东林寺铁罗汉像已到京城。赵匡胤起身,王继恩朗声宣道:“圣上起驾回宫!”

赵光义将赵匡胤一行送至门外,内襟后背已然湿透。

◆一条鱼引发的屠城

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

开宝八年(975)十一月底,宋军攻占南唐都城金陵后,曹彬令后主李煜作书晓谕江南诸城守将,让他们缴械归顺大宋。江州(今江西九江)指挥使胡德、牙将宋德明不愿降宋,赵匡胤命曹翰率兵攻打江州城。

江州背靠长江,斜倚大山,城池险固。自开宝八年(975)十二月至开宝九年(976)四月,持续打月,宋兵付出惨重的代价,始终拿不下江州城,曹翰气得暴跳如雷。

江。

州指挥使胡德有天晚上吃鲙鱼时,见厨子没有将鱼鳞刮干净,顿时火起,端起盘子就砸向厨子,同时满嘴的污言秽语,厨子很惶恐。胡德越说语气,最后竟然拔出宝剑,要砍了厨子,众将赶紧求情,厨子这才保住一命。厨子左思右想,心中怒气难消,担心胡德哪天再看不顺眼杀了自己,思来想去,为了保命,一不做二不休,厨子趁着黑夜逃出了江州城,向曹翰投降。厨子被押至曹翰大帐,将江州城池的布防虚实全都告诉了曹翰。在厨子的带领下,宋军从江州守军薄弱的地方,连夜发起攻击。很快,江州城被攻陷。

赵匡胤命右补阙张霁知江州,诏令禁止杀戮。张霁与曹翰大军一同进城安民。宋军进入江州城之后,为泄私愤,曹翰下令屠城,不留活口,斩杀南唐军八百余人。

曹翰兵冲到百姓家抢掠,百姓告到知府张霁那里,张霁按律诛斩曹兵。曹翰倒打一耙,向朝廷诬告张霁滥杀无辜,赵匡胤将张霁贬官流放饶州。

胡德当时卧病在床,曹翰怒斥胡德抗命不遵,胡德道:“犬吠非其主,公何怪也。”狗还能冲着外人狂叫呢,人都是各为其主,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曹翰命人将胡德推出腰斩,同时将宋德明一同斩杀。

曹翰兵在江州展开了长达数天大屠杀,不分男女老幼,“屠城无噍类”,百姓死难者数万,死尸把河流井水都填满了。

《九江府志》记载:“南唐亡,惟江州据城拒命,曹翰以重兵围之。刺史谢彦实欲以城降,指挥使胡德与牙将宋德明等杀彦实固守。次,城陷,翰兵屠城,杀掠殆尽。”

曹翰为人不但残暴,又阴险狡诈贪婪,好夸诞,史书上称其“狠如狼,狡如狐,贪如猪。”借着屠城,趁机抢掠金帛价值上亿元,发了一笔横财。

抢到的东西如何运走呢?曹翰想到了大宋的数百艘战舰。结果,数百艘巨舰装满金帛财宝。为了掩人耳目,曹翰命人将庐山东林尊铁罗汉像也装到船上,谎称运送佛像到京师,大摇大摆地将抢掠的东西运回开封,时人称之为“押纲罗汉”。

曹翰平乱有功,高调进京,赵匡胤大悦,加封其为桂州观察使、颍州通判。颍州正好在新建佛寺,曹翰又铁罗汉运抵颍州。

◆最后的抵抗

开宝八年(975)十一月底,南唐后主李煜投降大宋,不愿降宋的除了江州,还有袁州(今江西宜春市袁州区)刺史刘茂忠与吉州(今江西吉安)刺史申屠令坚。

刘茂忠与申屠令坚二人约定:李后主尚在人世,我们绝不改变气节,必将誓死报国。

袁州刺史刘茂忠,吉州府安福(今江西安福县)人,不知道是他家里人太有才,还是不懂,为他取名“刘彻”,直接拿汉武大帝的名字来用,绝对霸气。为此,这位草民“刘彻”没少遭喷。刘彻为官后,后主李煜听闻此名,觉得大为不妥,就为他改名刘茂忠。

刘茂忠出身八辈贫农,虽然家贫,却是个很要强的孩子,为了不受穷,不挨饿,就拉了一帮人上山,劫富济贫占山为王。江西匪患多,都是贫穷给逼的。后来,刘茂忠他们这帮人被吉州官府捉拿,通通关押进大牢。刘茂忠也不愿再做强盗,想着带着弟兄们去参军,也能混碗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