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业的妻子,《杨家将》故事中的佘。
太君,原名佘赛花,太君是封号。佘太君并不姓佘,而是姓折,佘太君即历史上的折太君。
折家属于党项族,云州(今山西大同一带)大族,自大唐时起就一直居住在府州(今陕西府谷)地区,成为当地的将门豪族。
折家八代为将,折太君的高祖折宗本、曾祖折嗣伦、祖折从阮、父折德扆、弟折御勋和后世的折克行、折可适等,皆为名将。
“独据府州,控扼西北,中国赖之”,折家军成为中原朝廷控制西北边境的依靠,中流砥柱,钢铁长城。
折赛花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爱国名将的家中,自幼受着父兄文韬武略的熏陶,“性警敏,善骑射”。
《岢岚州志》记载:“杨业‘娶折德扆女",‘折性敏慧,尝佐业立战功,号杨无敌"”。
佘太君的父亲名叫折德扆,是府州折家将的第四代将领。后周时,折德扆被封为永安军节度使,他的父亲折从阮担任邠宁节度使,“父子俱领节镇,时人荣之”,折家深受后周朝廷的重用。
在与北汉、党项的作战过程中,折德扆屡立战功。大宋立国后,折德扆主动率兵向北汉发起进攻,一举占领沙谷砦,夺得了“平北汉第一功”。
建隆二年(961),折德扆入朝,宋太祖赵匡胤见到他后,龙颜大悦,道:“尔后子孙遂世为知府州事,得用其部曲,食其租入”。折德扆由此获得了一项前所未有的殊荣,可以世代担任府州的知州。
后代世袭特权、世代为将,这直接确定了折德扆近乎“藩镇”的地位,府谷设州二百一十八年,府州折氏七代十四人连任府州知州。
史》云:“自从阮而下,继生名将,世笃忠贞,足为西北之捍,可谓无负於宋者矣。”
身经百战,开国建功,戍卫国门。 _o_ 如果跟杨业比起来,折德扆可是要甩自己这个女婿几条街了。
出身名门的折赛花,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军事教育,和普通的大家闺秀不同,她不喜欢学习绣花,而是喜欢骑马射箭,舞剑抡刀,学文习武,钻研兵法,研习战略,将戍边守土、保家卫国、护国安民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折赛花使的一手绝活叫“走线铜锤”,如流星赶月,防不胜防。
杨、折两大家族是中原朝廷在西北的两大军事力量,经常联合起来抗击契丹。后晋天福二年(937),杨折两家结为军事联盟。杨信与佘德扆同为十家令公之一,门当户对,杨业和折赛花二人从小可谓是青梅竹马,因此佘德扆将女儿自幼许给杨业为妻。
位于陕西府谷县城南的七星庙,见证了杨业与折赛花的爱情,相传当年折赛花和杨继业曾在此比武招亲。当年,折赛花和杨业曾经有一场功夫较量,折赛花使的是绣绒刀,杨业使的是梨花枪,二人马打盘旋,你来我往,枪来刀去,战在一起,杀了个回合,也未分输赢。
打着打着,杨业灵机一动,就想用杨家枪的绝招赢了折赛花。杨业假装不敌,拨马就走,折赛花催马在后就追,杨业见折赛花追来,心中暗喜。前面山坡上有座古庙,名叫“七星庙”,庙前正巧有块空地。杨业策马来到庙前,折赛花恰好赶到,两匹马一前一后,杨业估么着距离刚刚好,突然使出杨家的绝杀“回马枪”。折赛花没想到杨业这小子竟然还有这一招,顿时惊得花容失色,急忙侧身,举刀接架相还,磕开梨花枪。
折赛花也不示弱,抛出了走线铜锤,将杨业缠住拉下马来,两人双双落马。
杨业起身,拱手施礼道:“姑娘好身手,杀得我上天无路,入地无门,重贵甘拜下风!”
杨业也是一位撩妹的高手,好男不跟女斗,该认输的时候就即时认输,既不丢面子,也不丢里子,大家心知肚明。
折赛花收回走线铜锤,见杨业一本正经的致歉认输,觉得有些不好意思,羞得转身跑进庙里。
杨业将。
马匹拴好,进得庙来。二人双双跪在神像前,彼此表明心迹,愿结连理,彼此终身相伴。
后汉乾佑二年(949),十六岁的折赛花与杨业成婚,两位抗辽英雄喜结良缘。藲夿尛裞網
嫁给杨业之后,夫君杨业戍守边关,折赛花在杨府内组织男女仆人丫环习武,家丁的武技和忠勇,甚至超过了边关的士兵。
乾德二年(964),折德扆病死,儿子折御勋、折御卿先后出任府州知州,官至节度使,而且都是当时的名将。
淳(994),折御卿在子河汊之战中,以少胜多,大破辽队,“斩级,获马千匹”,太宗赐旗三十竿,以壮军威,史书称“自是契丹知所畏”。
契丹窥边不止,折御卿整日练兵备战,积劳成疾,病逝在军营,年仅三十八岁,获赠侍中。临死前,折御卿命人传话给母亲,“无念我,忠孝岂两全!”
◆血战太原
太平兴国四年(979)三月,赵光义率军进至镇州后,随即分兵攻打盂县(今山西盂县东北)、沁州(今山西沁源)、汾州(今山西汾阳)、岚州(今山西岚县)等太原外围州县,彻底扼制这些地区北汉军对太原展开的救援,切断太原的一切物资供应,太原顿时成了一座孤岛。
负责救援的契丹援军与宋军隔着山谷中的大涧对峙,主帅耶律沙打算等后续部队到齐后再战,耶律敌烈自恃勇猛,率领人马抢先渡过大涧。郭进率领的宋军乘其半渡,突然出击,斩耶律敌烈等契大将,歼敌万余人,辽军大败而逃。
辽军在白马山大败,北汉主刘继元并不知情,依旧派使者赴辽求援。使者被郭进军捉住,押回太原。太原城下,潘美命人吹响号角,擂起战鼓,当着北汉皇帝刘继元的面将送信使者给咔嚓了。失去了契丹的援助,北汉就像一只失去了主子的流浪犬,只能据城固守,坐以待毙。
宋军打援获胜,乘势全线进攻,四月中旬,宋军攻下盂县、隆州、岚州等地区,彻底肃清太原的外部残余势力。解决了北汉的一切援助力量,赵光义再无顾忌,打下太原,只是时间问题。
四月二十二日,赵光义到达太原,驻跸汾东行营,以数十万大军,集兵围城。
二十三日,赵光义巡城抚慰诸将,鼓舞士气,并致书诏谕北汉主刘继元,劝刘继元投降。招降书被杨无敌杨业(此时还叫刘继业)拿到,杨业严令兵卒,不准上报。因此,刘继元对招降一事,无从所知。
二十四日夜,赵光义亲临城西。负责在城西攻城的是蔡州团练使曹翰,按照排序,应该由彰信节度使刘遇在西面攻城,曹翰在北面攻城,为此曹翰与刘遇为此起了争端,还是赵光义亲自出面,说了曹翰不好话,赞美曹翰是英勇无敌,打西面非他莫属,方才把这场争端给平息下去了。赵光义知道曹翰是少有的悍将,此次亲临城西,就是为了督促曹翰军各位将士,直接开动发机石,全力攻城,城头上箭石像雨点一般密集而下,攻了一夜,宋军还是没占到什么便宜。
打不下太原城,并不是宋军中缺乏战神一级的人物,完全是太原城城高险固,易守难攻所致。宋军之中,不怕死的猛将、悍将太多太多,比如马军都军头辅超,比如铁骑军指挥使呼延赞等将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况且赵光义是手中拿着红包(皇上给的赏赐,除了银子,还有诱人的官位)亲自督战。
马军都军头辅超,忻州秀容人,少年时就勇悍有力。后汉汉乾祐时期,赵思绾据永兴叛乱,郭威奉命征讨,督兵攻城,辅超亲率十七名勇士,“升云梯,斫北门楼,楼坏而入,士卒继进,城遂陷,以功补小校。”后周显德年间,辅超跟随太祖赵匡胤征淮南,执锐前驱,定滁州,破淮阴,下扬州,因功升迁为日骑副兵马使。大宋立国,辅超跟随太祖赵匡胤平定李筠叛乱,再迁内直都知,赵光义即位,升为马军都军头。
。
太原城久攻不下,军头辅超大怒,吼道:“卵大一个太原城,有这么难攻吗!勇士们跟我来,咱们爷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此话一出,立即有人响应,铁骑军呼延赞等人,踊跃而出,手执利刃,跟着军头辅超攀梯而上,冒着矢石登上城头。
辅超刚爬上城头就迎面碰着杨业,论单打独斗,辅超跟杨业兴许能战个平手,此时,城楼之上,辅超单拳难抵四手,一阵乱枪刺来,“身被十三创”。辅超,被刺得浑身是血,不得已退下城来。
赵光义命人解开辅超的甲胄,审视伤情。辅超身受十三处伤,血迹模糊。赵光义深受感动,赏赐锦袍、银带、段,嘉奖他忠勇,令他回营,好生休息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