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尴尬的胜利

大宋的天空 墨尚花开 3033 字 2022-10-26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十九岁的寇凖带着太宗赏赐的二十万贯,高高兴兴地走马上任去了,属于他拉风又打怪的星光大道就此开启。

◆慢是一种态度

为取得绝对的胜利,重写契丹不败的神话,耶律贤决定亲自带兵上阵,跟宋军来个秋后算账。当皇帝这么多年,御驾亲征这事,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马背上的民族,致富基本靠抢,就连秦始皇这样的狠人,一提到匈奴都直喊脑瓜疼。抢秋是契丹族的惯例,中原百姓秋收之后,有钱有粮,就容易招贼。辽军会很不客气地带走你的粮食、你的鸡、你的猪羊,甚至你的人。

虽然北汉主是大辽的侄皇帝,每年给大辽上贡,还是无法避免辽军的抢掠,杨业在北汉二十九年,主要工作就是抗辽守边,他的“无敌将军”称号也是这么来的。

此次南征,耶律贤决定攻打大宋的边防要地瓦桥关(雄州治所)。瓦桥关与益津关,淤口关合称为三关。938年,儿皇帝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直到显德六年(959),周世宗柴荣率军北伐,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中的瀛、莫二州,瓦桥关在二十一年后又回归到了中原政权。

祭祀是一种凝聚力量、鼓舞士气的神圣仪式,军队出征前,都要举行祭祀活动。

太平兴(980)十月初一,辽景宗耶律贤命令巫师举行了祭祀天地,祭祀兵神仪式;十一日,二十万辽军出征前,又举行了祭祀旗鼓仪式;十七日,辽军抓到了一名宋朝女干细,又用他举行了祭祀射鬼箭仪式,可怜这名大宋的细作,被人绑在高杆上,射了一百零八枝穿心箭,全身都被射成了刺猬。二十日,辽军到达固安,又用青牛白马祭祀天地。

通过多次的祭祀,可以看出辽景宗对这次战争的胜利,那是相当的重视,可以说十分渴望,而且势在必得。

辽军的骑兵行动很慢,像是在打太极,玩起了慢动作,每天向前移动十余里,从固安到瓦桥关,不过百里路程,辽军的骑兵走了将近十天。看来是被宋军打怕了,怕什么?怕被南北夹击,再被宋军断了后路。辽军的慢,在辽景宗耶律贤看来那就是稳。豹子老虎在袭击猎物的时候,可是有足够的耐心和沉着冷静,静若处子,动若惊雷,慢慢靠近,一击致命。

十月二十九日,辽军到达南易水北岸的重镇瓦桥关。

再说。

,宋军这边,十月初,宋太宗赵光义就接到细作的探报,获知辽军二十万大军厉兵秣马,杀气腾腾,即将南下攻打瓦桥关。太宗立即下令边境上的所有驻军不得擅动,严密设防,阻击辽军南下。

十月初八,太宗开始调兵遣将,增兵关南(今高阳东)、镇州(今正定)、定州和瓦桥关。令莱州刺史杨重进、沂州刺史毛继美率军驻守关南(今河北河间);毫州刺史蔡玉、济州刺史陈廷山领兵驻守定州;单州刺史卢汉赟率军守镇州。

为了保障调兵和大部队通行,十九日,赵光义下令征发京师至雄州百姓,开始修筑开封到雄州的道路。辽军已经离瓦桥关不足百里了,赵光义这边还在忙着修桥补路,这节奏,明显的慢了半拍。

从幽州到开封,直线距离一千三百余里,谍报送到开封,路上的时间最快也要两三天时间,从接到情报到做出反应,三四天过去了。如果说辽军的行军慢是一种策略,宋军反应慢跟情报获取与传递有莫大的关系,说明大宋的情报工作做得不到位。

二十四日,辽军距离瓦桥关不里了,太宗还在调兵,他命令在京师的禁军——侍卫马军都指挥使米信,以及郭守赟、李斌、江钧等带兵前往定州增援。

◆瓦桥关之战

十月三十日,辽北院大王耶律休哥率大军开始围攻瓦桥关。宋军守城军队不足万人,瓦桥关守将张师决定固守待援。

辽军不善攻城,拼蛮力行,拼奇谋妙计也差一点,为解瓦桥关之围,大宋镇州、定州、关南的援军决定发动夜袭。十一月初一夜,宋军援军涉过南易水,偷袭辽营,被辽将萧干、耶律痕德等击退,宋军败走。

十一月初三,宋军再次救援,被辽将耶律休哥阻截于瓦桥关东,守将张师率军出城,向东面突围,夹击辽军。

“辽主亲督战,(耶律)休格跃马入阵,斩师,余众披靡,退入城”。辽景宗耶律贤亲自督战,耶律休哥跃马入阵,大杀南北,张师不敌耶律休哥,被砍于马下,喋血疆场,宋军再次败走,余众退回瓦桥关中。

十一月初九,大宋援军又在易水(今大清河)南岸布阵,与辽军夹河对峙,企图待京师军赶到后再行决战。耶律休哥金盔金甲胯下一匹黄骠马,再次杀入阵中,辽景宗见耶律休哥的战马披着金甲,实在太过扎眼,容易被宋军弓弩手射杀,为隐蔽主力,“令耶律休哥以玄甲白马易之”。辽国皇帝让自己的爱将耶律休哥换一匹披着黑甲的白马当坐骑,率精骑渡河,击破宋阵,宋军援军败走。宋将荆嗣率领一千多人突围后逃往莫州(今任丘北鄚州镇),耶律休哥率众追击,一直追到莫州,俘宋将数名,宋军死伤甚众。

《辽史》载:“(宋军)横尸遍野,生擒数将以归”。宋军丢盔弃甲,横尸遍野,溃不成军。事后辽景宗赐给耶律休哥金盏,勉励他道:“卿勇过于名,若人人如卿,何忧不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