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女作诗云:“药苗不满笥,又更上危巅。回首归去路,相将入翠烟。”
陈抟和诗道:“曾折松枝为宝栉,又编栗叶作罗襦。有时问著秦宫事,笑捻仙花望太虚。”
一男一女,一老一少的两位神仙般人物,都会聊些啥呢?人们对陈抟与毛女的这次相遇,做过诸多猜想。比如,范仲淹的祖父范赞时,他留传于世的唯一一首诗《过庭录》,就是八卦这件事的:“曾逢毛女话何事,应说巨灵开此山。浓睡过春花满地,静林中夜月当天。”
自此,陈抟性情大变,他对修仙辟谷,得道修炼有了不一般的领悟。
◆睡中真乐
战国时,庄子做了一个梦,睡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空中翩翩飞舞,快乐得忘记了自己本来的样子,也忘了自己是由庄周变化而来。忽然梦醒,想起梦中的事情,一时迷惘,竟然弄不清自己到底是庄周还是蝴蝶,究竟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周?竟然分不清哪一个是真的。庄子由梦悟道,形成了天、地、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将睡觉变成修行,这一点,陈抟可谓将其发挥到了极致。
西岳出浮云,积翠在太清。连天凝黛色,百里遥青冥。从开封回来,陈抟将华山云台观重新修饰一番,在那里居住下来,闲云野鹤,逍遥自在。
糊涂饮酒糊涂醉,糊涂醒来糊涂睡。他的住处几乎没有升起过炊烟,终日无所事事,惟有鼾睡而已。
陈抟善睡,独领睡中真乐,曾言:“欲知睡梦里,人间第一玄。”史称陈抟的睡功为“锁鼻术”,是从邛州天庆观都威仪何昌一那里学来的。有时一觉能睡上三个月,“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
一次,道士们几个月没见到他,以为搬到别处去了,有人到柴房搬柴,却见陈抟躲在柴草底下酣睡如泥。
又有一次,有樵夫在山下割草,见山凹中蜷缩着一具尸骸,上面落满了尘埃。樵夫心中怜悯,准备挖个坑把他埋了。~~拖起来一看,还是个大活人?陈抟伸了伸懒腰,睁开惺忪的双眼,打着哈欠道:“正睡得快活,何人搅醒我来?”他还怪别人打扰到他了!
自此,华山一带,流传起一首民谣,唱到:“昏昏黑黑睡中天,无寒无暑也无年。彭祖寿经八百岁,不比陈抟一觉眠。”陈抟由此也落得不少诨号,比如“睡神”“睡仙”。
世人匆匆忙忙,不过是为了碎银几两。朝臣持寒,铁甲将军夜度关。人人都说清闲好,谁肯逢闲闲此身?
周世宗柴荣想任命陈抟做“谏议大夫”,陈抟不想出来做官,他写下《对御歌》,表达自己的心迹:“臣爱睡,臣爱睡,不卧库氈,不盖被,片石枕头,蓑庆铺地……。”
为了检验陈抟是不是真像传闻中所说的那样能睡,柴荣将他关进一间屋子里,既不给吃的,也不给喝的。一个月过后,柴荣去看,发现陈抟还在呼呼大睡。
用陈抟的话说就是:“闲思张良,闷想范蠡,说甚孟德,休言刘备。三四君子只是争些闲气,不如向青山顶头,白云堆里,展开眉头,解放肚皮,但一觉睡。管什么玉兔东升,红轮西坠。”
陈抟道:“世人难得不糊涂,独我糊涂有真味。”其实,如果睡觉睡得好,也是一种修行。永嘉大师《证道歌》云:“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佛门认为,修行在日常,不离三餐不离床。《金刚经》告诉我们:修行从“吃饭”开始。
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吃饭,读书看报看手机,就算填饱了肚子,也不知道吃进去的是什么滋味;该睡的时候不好好睡,看电视玩手机,就算是睡在床上,也是。
胡思乱想,大脑完全得不到放松,这觉即便睡着也是白睡,这就不是修行。
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一切事情自然坦然,如能真正“回到本处”,识自本心,见自本性,领悟自然风光,见到本来面目,也能当下顿悟成佛。只不过是内行看门道,外行人只会把他当成笑话来传。真正的修行人,无一不是从“吃饭大学”毕业的。
太祖赵匡胤多次差官迎取陈抟道长入宫,陈抟固辞不受,对使臣道:“创业之君,当尊崇体貌,以示天下,我乃山野废人,入见天子,若下辞,则违吾性;若不下辞,则亵其体。是以不敢奉诏。”
在诏书后面,陈抟手书附奏道:“九重天诏,休教丹凤衔来,一片野心,已被白云留住。”使者回去禀告太祖,太祖一笑置之。
陈抟为什么不去开封见圣,或许是害怕赵匡胤反悔,下一道圣旨把华山再给要回去,这样,自己岂不人财两空?还是躲得远远的,不见面最好。其实,陈抟这时候已经九十多岁高龄,修行一辈子了,早已得道成仙,哪里还要做这红尘凡间的什么官。
陈抟老祖对道家阴阳八卦、命理风水、养生辟谷、修道符咒,早已登峰造极,他的《无极图》,据传是好友吕洞宾传授的。红尘修行,他要做的,无非是顺其自然,普度众生,逍遥自在,笑傲烟霞。
◆赐号希夷
雍熙元年(984年)十月,陈抟来朝觐见,太宗非常高兴,他在集英殿热情款待了道长。
太宗告诫宰相宋琪等人道:“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抟居华山已四十余年,度其年近百岁。自言经离乱,幸天下太平,故来朝觐。与之语,甚可听。”陈抟老祖独善其身,不为势态利益所扰,是真正的方外之士。经乱世,庆幸现在天下太平,以百岁之身来进觐我,他的看法很值得一听。于是派中使将道长带到中书省,与宰相宋琪等人见面。
宋琪道:“先生得玄默修养之道,可以教人乎?”面对这位得道高人,宋琪赶紧向他询问养生之道,希望道长能传授一点道家吐纳练气,延年益寿的方法。
陈抟道:“抟山野之人,根本不知道什么神仙黄白之事、吐纳养生之理,假使能够白日飞升,对百姓和国家也没什么益处,当今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博达古今,深究治乱,乃是有道的明君,现在正是君臣上下同心同德,造福百姓的时候,只有国富民强的太平盛世,才能让天下人都过上好日子。道家修炼的最高境界,也不过如此!”
宋琪等人听后,深表叹服。他把陈抟的话转告给太宗,太宗对陈抟更加佩服了。
第二天,太宗就让陈抟到几位皇子家,为儿子们相面。看过楚王赵元佐、陈王赵元佑,陈抟道长只是客气地喝了口茶,没有言语,接着又来到韩王赵元休的府门前。陈抟看了看门口站立的将士,转身就让车驾掉头回去了。·无错首发~~
太宗问他为何不入韩王府?陈抟道:“韩王府前的下人,个个器宇不凡,那脸上都写着将军、宰相呢,我又何必再去为韩王相面呢?”太宗连连点头,心中也定下了立赵元休为接班人的大计。
陈抟相面有功,太宗下诏赐号“希夷先生”,并赐一套紫衣,挽留他住在朝宫,同时指派官员扩增修葺陈抟居住的云台观。
何谓“希夷”?《道德经》云:“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希夷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神龙见首不见尾。
这位被陈抟看好的韩王,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恒。真宗当皇帝时,希夷先生陈抟早已仙逝多年,真宗特意到云台观,礼拜道长画像,感谢他当年对自己的帮助之恩。
希夷先生在京师逗留数月,多次与太宗和诗唱赋,太宗赠诗云:“曾向前朝出白云,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已肯随征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雍熙二年春,陈抟告别太。
宗,再次回到华山。
希夷先生不仅通晓未来,也能预测自己生死。·无错首发~~
端拱二年(989)初,陈抟对弟子贾德升道:“你在张超谷为我凿一个石室吧,我想在那里憩息。”七月,石室建成,陈抟在壁上写了数百字,大声读道:“臣抟大数有终,圣朝难恋,已于今月二十二日化形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
到了这一天,希夷先生如期而卒,享年一百一十八岁。经七日肢体还有余温,云蔽塞洞口,弥月不散。后来人们将此地称作希夷峡。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荣光休气,千年一清圣人在。希夷先生,不愧为大宋第一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