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降濠州

李璟随即升他为滁州团练使、充上淮水陆应援使。上淮,即淮河上游,也就是指寿州,换句话,李璟把收复寿州的重任交给了郭廷谓。

武行德败归,柴荣大怒,将其贬官,丢入禁军养老。武行德是着名的非着名将领,他的一生也非常有意思,其中最被人熟记的,就是当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时候,他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他的故事将在后文详述。

少了柴荣御驾亲征的bUFF,后周军队的战斗力明显降低,柴荣不得不第三次亲征。

957年10月16日,柴荣下诏,三征淮南。以宰相王朴为汴州留守,许他“便宜行事”。

看得出来,柴荣不想再有四征、五征,他要毕其功于一役,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征淮之战,给首都留守官“便宜行事”的特权,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19日,柴荣从汴州出发;11月4日抵达镇淮军,当半夜渡过淮河,次日抵达濠州城西侧。

濠州城东北方向,有处十八里滩,其实就是一座位于淮河上的岛,四面环水,与濠州城相呼应。南唐在这个岛上设置栅栏,修建成一座简易防御工事。淮南人认为中原人无法渡淮,所以这座岛固若金汤,万无一失。

11月6日,柴荣对十八里滩发起攻击,命禁军将领康保裔率领数百士卒骑着骆驼涉水拔寨,赵匡胤则率领轻骑兵紧随其后。周兵一鼓作气,一举攻克十八里滩,缴获了大量包括舰船在内的战略物资。

冬季,是北方南下的最佳时机,而夏季则是淮南反击的时刻。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淮河水位。夏季是雨季,淮河暴涨,不利北军;而冬季淮河水位下降,在干旱的年份甚至面临干涸,所以淮南才会“把浅”。如今,赵匡胤等骑着马就可以涉水而过,可见淮河水位之低。

拔掉十八里滩的钉子后,李重进攻克濠州南关城,即在濠州第一道防线上撕开了口子。柴荣的三征淮南迎来了开门红。

濠州守将郭廷谓急忙向昇州飞书告急,请求增援,并后周攻势猛烈,请准许他诈降以作缓兵之计。

收到郭廷谓议和的请求后,柴荣果然暂停了进攻,与郭廷谓展开投降谈牛而郭廷谓则利用这个机会,对城外的后周军队发动了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