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晋时,李涛成为史馆修撰,并在两场大乱中友情客串:
一场是“张从宾作乱”,当时“治愈大师”张全义的儿子张捡党附张从宾叛乱,石敬瑭打算族灭张氏,李涛力陈张全义之功勋,终于保全了张氏一族,只杀张捡一家;
一场是张彦泽作乱,这个稍后会介绍。
后汉建立后,李涛官拜翰林学士,随后便升为宰相。
后周建立后,李涛被迫退居二线,靠边儿站,此君在后周一直抬不起头来,郭威和柴荣都不待见他。
李涛为何在后周混不下去?这就跟那场“萧墙之祸”有很大的关系,李涛选错了边儿、站错了队。
当时,杨邠、史弘肇、郭威等武将集团威胁到了皇权,刘承佑只能寄希望于“舅族群”,用李邺等人予以反制,两大集团争权夺利,暗流涌动。在这关键时刻,李涛上疏刘承佑,建议把杨邠、史弘肇等人外放,并把朝廷大权交给苏逢吉、苏禹珪等文官集团,借以回收中央大权。
史书苏逢吉与李涛的私人关系很好,苏逢吉才是这件事的主谋。
杨邠等听到风声后,立刻跑到太后面前哭诉,最终,太后出面制止,怒斥李涛离间君臣,随后将李涛罢相,勒令回家面壁思过。
虽然杨邠等武将集团有惊无险地过了这一关,但最终还是在“萧墙之祸”中惨遭团灭,领兵在外的郭威成了唯一的幸存者。如果当时刘承佑采纳了李涛的建议,那么郭威等人将会死得更快更全更干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