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章 假道伐虢取荆南

【假道伐虢取荆南】

然我们再度聚焦到建隆三年。

9月,11岁的周保权继承家业,统领南楚;11月,19岁的高继冲执掌荆南。

两个娃娃坐镇两湖,不取不舒服斯基。赵匡胤在派卢怀忠去荆南吊唁高保勖、慰问高继冲的时候,就秘密嘱咐卢怀忠,一定要帮我探探荆南的虚实!

卢怀忠回来后,对荆南现状做了详尽的汇报:

从军事上看,荆南只有三万军队;

从经济上看,典型国富而民弱,高保勖穷奢极欲、荒淫无道,不仅败坏了财政,更使得民怨沸腾,失去了民心;

从地缘政治上看,荆南始终没能改变四战之地的窘境,而他之所以存活至今,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原与淮南、川蜀之间的势均力敌,荆南成为然的政治缓冲区,再加上“高赖子”灵活多变的外交手段,才能间于齐楚、夹缝求生。如今,中原、淮南、川蜀三方实力发生了翻地覆地变化,中原一家独大,淮南残血跪地唱征服、川蜀躲在剑门关内瑟瑟发抖,荆南失去了纵横捭阖的土壤。

地缘政治是把双刃剑,均势时,地缘政治就是荆南“戏中原于股掌”的工具和筹码,狐假虎威、驾虎驱狼,四两拨千斤;而一旦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那么地缘政治将变成套在荆南脖子上的绞索,耳边回响着大国的低语,“太香了。”

所以卢怀忠经过充分的调研后,给出了最终结论——“其势危矣,取之易也”!

事实上,自柴荣开始,中原就已经收买了不少“荆奸”,培养了一大批“公知”,如今的荆南更是遍布“宋粉”,甚至连核心权力圈里也充斥着大量“精宋”分子,比如“皇叔”高保寅、托孤重臣孙光宪、梁延嗣等,这些人不仅主张要奉土归宋,而且还要快,当诸藩中第一个归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