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他故意纵兵劫掠,扰乱了社会治安,在他或有意或无意的操纵下,蜀地群盗蜂起,宋兵恃功骄横,局势动荡不安。而这也成为王全斌不肯班师的正当理由,要维护当地秩序嘛。
吕余庆到任后,王全斌表面上欢迎领导莅临指导,背地里则一脸冷笑,心看你丫的腐儒如何治理!
某日,巡街的吏驰报,有军人在酒后闹事,光化日之下在商业街持刀抢劫,吕余庆立刻派人将其抓捕,然后斩首示众。
事情表面很简单,但背后的故事相当不简单,因为犯罪嫌疑人不是寻常百姓,而是“军校”,是王全斌的人。
一般来,军人如果触犯法律,要由军事法庭来审理,而不归地方管辖。也就是,这位闹市抢劫的嫌犯应该交给军方——王全斌。众所周知,王全斌纵兵劫掠,军权敢明火执仗,就是因为受到了王全斌的指使。
这就是王全斌的伎俩。给吕余庆制造一个无法处理却又深受其害的工作难题,给吕余庆一个下马威。同时,也是养寇自重的一部分,让朝廷知道一个道理:蜀地离不开王全斌。
王全斌把吕余庆想简单了,或者把吕余庆背后的那个人想简单了。
吕余庆没有将嫌犯送交军方,而是直接斩首示众。这是大宋朝廷回敬王全斌的下马威。
朝廷下诏征调蜀地降兵来汴州接受改编,给予了他们优厚的路费盘缠钱。王全斌却擅自削减其数,对蜀兵进行盘剥,引起了蜀兵的强烈不满,当蜀兵行至绵州时,忽然哗变,推举蜀将全师雄为领袖,劫掠州县。
王全斌派骑兵总监军朱光绪前往招抚。
原本全师雄等人是有意跟宋军谈判的,但朱光绪却以无比强硬的态度回应了全师雄——将全师雄留在成都的家人满门抄斩,霸占其女儿,抄没其全部家产。
彻底没有和谈的可能了,“师雄怒,遂无归志”,不反也得反了。于是,全师雄率领部众开始进攻大城市,先攻绵州,不克,继而转攻彭州,占领彭州后,全师雄自称“兴蜀大王”,设置幕府,封赏了二十几个“节度使”,其武装部队自号“兴国军”,人数发展到十余万,分兵屯驻各处险要,声势浩大。成都府治下的十个县全部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