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妄言

真要逼迫他违约出兵,的确是将他的声名扫净一般。

但这是崔希逸的个人观点,别人不说,起码不能代表赵惠琮的看法。

作为皇帝身边的亲信宦官,赵惠琮可谓是青云直上。虽然是阉宦,但他也是豪宅广阔、妻妾成群。

生活奢靡而不知足的人,总是随时觉得缺少一份买什么的钱财。

赵惠琮身在福中,却更是贪婪。

赵惠琮当然懂得孙诲是要借助自己,来实现他建得大功的目的。但无论怎么说,只要参与其中,最大的功劳,除了崔希逸,那就是赵惠琮本人了。

这是因为,唐代与很多朝代一样。皇帝当然不能总是御驾亲征,但又不放心边将作战是否用心尽力,是否听从朝廷的安排,就从皇宫内派出亲信宦官,前往边地督战。

既然身为监军使,宦官的权势可谓大矣。

赵惠琮此次前来,因为没有确定是否要开战,自然也就没有带上监军使的身份。

但赵惠琮并不因此灰心,反而更认为有了一份游刃有余的自由。

作战得利,自然是赵惠琮首先倡导而居功至伟;作战失利,赵惠琮又不亲去前沿,自然能够撇清干系;皇帝最终认可发兵,赵惠琮又会因临机决断之功,拔得头筹;李隆基恼怒发兵,赵惠琮又可以受到孙诲蒙蔽,崔希逸判断失误而逃脱处罚。

如此灵活,赵惠琮心中当然是毫无压力。

看着崔希逸面带难堪的忧郁神色,赵惠琮微微一笑。

随后,他扫视了一下现场众人,再笑着对崔希逸说道:“大使诚信,但吐蕃险恶;大使仁慈,但将士们渴望受到封赏。都说大使行事果决,赵某亦认为此事不可拖延。更何况,”

说着,赵惠琮抬起手来,在自己胸前轻轻地拍了拍。这个意思是说,他的怀中,是有皇帝密诏的。

但崔希逸似乎并未领会他这个举动的含义,只是看了他一眼,再又是低头不语。